首頁 社會 正文

上海浦東界龍村:“紅色引擎”掀起全民“再創業”熱潮

2021-03-02 10:37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鄉村旅游

摘要:通過黨建合作與直接邀請相結合,界龍村引入生態規劃、建筑設計與藝術創作等專業人才隊伍,從藝術的視角,促進環境、物力、人力資源的融合,為鄉村文旅“創業”提供一定的設計、技術與服務支撐。這使得鄉村文旅內容彰顯屬地特征,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培訓體驗更加時尚。

 通過科學規劃布局,農宅變成有文化品位的民宿,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圖為界龍村的“林溪·界龍里”民宿項目。

通過科學規劃布局,農宅變成有文化品位的民宿,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圖為界龍村的“林溪·界龍里”民宿項目。

圖為界龍村垃圾分類總動員活動。

圖為界龍村垃圾分類總動員活動。

讓人心馳神往的界龍村氽田地貌。

讓人心馳神往的界龍村氽田地貌。

界龍村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村入口處的工業廠房改造成266文創園區,星巴克等知名品牌入駐美麗鄉村。

界龍村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村入口處的工業廠房改造成266文創園區,星巴克等知名品牌入駐美麗鄉村。

昔為偏僻小村,今成網紅勝地。圖為正在舉行的“庭院·童夢·鄉愁——迎‘六一’大手拉小手,界龍尋趣活動”。

昔為偏僻小村,今成網紅勝地。圖為正在舉行的“庭院·童夢·鄉愁——迎‘六一’大手拉小手,界龍尋趣活動”。

界龍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文化事業的繁榮。圖為當地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盛宴。

界龍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文化事業的繁榮。圖為當地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盛宴。

鄉村振興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紅色引擎”作用,始終是制勝的關鍵。近年來,上海浦東川沙新鎮界龍村黨委積極探索鄉村特色產業創新之路,全面凝聚原住村民與“新村民”力量,扎實推進“全村創業”,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邁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如何帶領鄉村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如何進一步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界龍村黨委書記馬鳳英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探索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工作,以迪士尼度假區一年后落戶川沙新鎮為契機,以村民共治、共創、共享為基石,以民宿經濟為抓手,配套林下經濟與文創經濟,形成一套“1+2”鄉村特色產業創新工作方法。如今,19家鄉間民宿、交界藝術與266文創園區等已成為界龍村第三產業創業的新名片,讓全村走上了共同治理、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之路。

“三問”“三議”打造民宿創業樣板

組織功能得到強化,基層各項工作便注入了活水。正值迪士尼度假區落地,上海市暫未發布民宿運營相關文件,浦東破冰起草《浦東新區關于促進特色民宿業發展的意見(試行)》之際,馬鳳英結合鄉村民主自治原則,召集村內黨群代表中的中堅力量,進行“三問”征詢意見,為村內經濟轉型“再創業”奠定了共識,也一定程度上有效挖掘出了有意向發展與合作的村民。

“三問”包括“問民需”“問民意”“問民計”。問民需,即以隊組為單位,由村兩委班子成員+隊組黨員代表+村民代表三人組成小分隊,通過隊組張貼通知、服務點聊天與電話溝通相結合的方式,詢問村民對其他企業租借村民房屋運營民宿的需求;問民意,通過擬制、發放不記名村內運營民宿征求意見表的形式,真實了解村民的意愿、顧慮與期待;問民計,向有意將房屋交給有民宿運營資格者或自行開設民宿的村民發出會議討論邀請,就如何參考外地運行模式運營本地民宿的問題聚集思想火花,凝聚村民合力。

在相關意見發布后,作為浦東新區首家啟動民宿運營的村莊,一些有意向的村民提出了關于相關文件政策規范如何運用,房屋權利人、承租人與相鄰利害關系人如何信服并共同有序建立民宿的問題。為此,民宿實際運營前,馬鳳英邊探索、邊實踐,在“三問”的基礎上,提出了“三議一公約”,用自主議事、多方商議與職能部門評議等3種討論形式,共同明確相關人員民宿運行公約與個性約定,確保實際運營規范,減少運營期間的矛盾。

此外,界龍村還加強民宿經濟創業宣傳動員力度,通過專業法律從業人員對政策的解讀,讓村民了解“再創業”政策;通過展示成功典型案例的經濟效益,讓村民獲取“再創業”的動力;通過區域精致民宿打造美麗鄉村的對外宣傳,吸引游客光臨,確保民宿運營效益,讓村民持久受益。

界龍村“再創業”促鄉村振興的謀劃是建立在村民共治、全民創業的基礎上的,村民是主要謀劃者,通過“三問”了解民需、聽取民意和匯聚民智,確保藍圖施行有人支持、有人響應;村民更是藍圖的主要施行者,通過“三議”從群眾自治、多方共治到第三方監督治理,層層遞進共同形成公約,從而開展具體工作。

“合則強,孤則弱。”馬鳳英表示,與群眾合力是村民自治的核心所在,有利于群眾當家作主,有利于實現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公平性,還有利于動員村民“再創業”實現村企轉型和鄉村振興。

融合多類資源激發雙創業平臺活力

“口袋公園”綠意盎然、魚翔淺底,“老宅故事”古色古香、寧靜致遠,“林中劇場”活力四射、好戲連臺……居住在界龍村民宿中的游客既能領略到優美的田園風光,也能體驗到有趣多彩的特色文創活動。在鄉村文旅創業中,界龍村不僅把本地資源整合起來發揮作用,還努力激活“沉睡”資源,發揮村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優勢,進一步開發出以森林旅游業為特色的“林下經濟”平臺。

通過黨建合作與直接邀請相結合,界龍村引入生態規劃、建筑設計與藝術創作等專業人才隊伍,從藝術的視角,促進環境、物力、人力資源的融合,為鄉村文旅“創業”提供一定的設計、技術與服務支撐。這使得鄉村文旅內容彰顯屬地特征,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培訓體驗更加時尚。

界龍村自古就有“氽田水鄉”的生態美譽,是古川沙洼僅存的人化自然“活態樣板”。2019年,馬鳳英經過前期對城市、鄉村文旅優秀案例學習與實地調研考察后,邀請石庫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張雪敏與上海交界藝術機構藝術總監毛澤梅等人才資源加入,結合界龍村氽田水村地勢進行鄉村文旅規劃,在多處村角打造了不同主題的微型景觀,讓村民和游客感受到多樣微縮美景。在林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界龍村通過引入鄉村人才設計和服務,將周邊村民呼吸林地的“小作用”提升為村民與游客互動共享生態的“大作用”。

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村內過去因從事工農業而遺留下來的舊集體用房、廠房,以及村民老宅也被一一精心利用起來,重新煥發生機。下伸店改造成了“左岸藝術”,界龍印刷企業的老廠房變成了“266新天地廣場”,而孫家宅20號房屋保留的老灶頭則改造成了鄉村美食體驗點。這些有故事的老建筑大致保留了建筑區域原貌,通過部分磚瓦修復與墻面故事講述的形式,為游客提供了解當地歷史人文的窗口。多類資源融合下,村民崗位創設出來了,特色項目也有效吸引了游客的關注與參與,達到了促進集體資產與村民個人共同增收的效果。

同時,界龍村整合引入文化、藝術、創新人才,以“藝術點亮鄉村”為主題,引導引進人才和本地村民教學相長,嘗試孵化極具特色的文創經濟平臺,走出一條集特色民宿、生態水鄉與鄉村人文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創新之路。結合游客關于民宿旅游體驗需求開設“十二工坊”,圍繞文創主題,通過引入文創新人才,開設文創技能培訓課堂,鼓勵村民參與本地文創產品創制課程,從設計、制作與銷售三方面全方位授課,既為村民指引新的就業方向或增加三產收入,也豐富了在家村民的業余生活。學有所成的村民還可加入“游客DIY體驗課堂”教師團,為游客個性化體驗提供服務,進一步增強鄉村旅游趣味與文化內涵。

互促互利凸顯“1+2”模式成效

如今,這種融合發展的“1+2”模式,正在發揮相互補充促進的作用。配套林下經濟與文創經濟,優質的鄉村文旅景點風光、文化體驗、互動場所、餐飲服務與娛樂場所,吸引了旅游客源,促進了民宿發展,為創業項目提供支持保障。同時,優質的民宿主體效益又能反哺輔助平臺經濟的發展。通過前期對區域民宿落地嚴格篩選、把控、評估和后期調研、監督、整改確保民宿質量,民宿名片的廣告效應吸引游客選擇界龍,感受其他兩種經濟平臺的豐富活動體驗,激活了村內經濟,幫助村民增收,還有益于激勵其他優質民宿品牌入駐。

2020年,上海觀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民宿(上海)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陸續運營6家謐舍系列民宿取得一定效益的背景下,在村內黨員、群眾代表篩選和多方評估后入駐界龍村。在入駐界龍村期間,經營方非常注重民宿形象設計,獨特的民宿建筑、造景風格吸引了優衣庫、UGG與博世等品牌前來拍攝視頻廣告。廣告標識為界龍村特色地標做了推廣,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不覺曉”“十二工坊”“266新天地廣場”。

今后,界龍村黨委、村委會將繼續圍繞最美鄉村總體規劃的目標,通過保護、規劃、開發三管齊下,打造以特色文化體驗為主的特色民宿村落,營造新型的農村宜居環境,切實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實現更高水平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文/繆曉琴  圖/界龍村)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