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其才 奏響美麗桐廬鄉村振興曲
摘要:在張劍博士團隊的參與及指導下,稻田的四周安置了飼料投放點、各類傳感器以及監視器,養殖戶們足不出戶實時查看田間情況,并完成精準投餌、環境監控、病蟲害監測等一系列工作,從源頭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千年香道”邂逅“百年古村”
香文化,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當“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千年香藥文化,邂逅“青石曲徑臺門遠,碧水幽渠坎澳深”的桐廬百年深澳古村,猶如雨水跌落天井,微塵爍與束光,一切都融合得恰到好處。
而為兩者牽線搭橋的,就是一位年輕的匠人—傳統工藝制香師、國際芳療師涑南。
七年前,他與同伴在全國各地奔走,希望找到一處可以“落戶”的地方。當他來到桐廬江南古村落深澳村,這里空氣清新,民風淳樸,環繞村莊的水系發達、水質優良,這完全就是他心中想要的“天堂”。于是,木龍香坊工作室在深澳村“落戶”、“成長”,涑南也成為了這片村莊里的手工匠人。他將文化創意灌注到傳統香道,從全新視覺的包裝、創意的活動規劃、跨界的文創產品,一步步實現香道的傳播,讓香文化融入生活。
近年來,桐廬縣積極盤活閑置資產,引進各類手工藝人,釋放人才紅利。在規模不小的古村落,通過對老宅統一管護,規劃以民宿和手工藝為主體的發展路徑,吸引了不少年輕匠人前來創業。通過這種方式,閑置房屋得到長期租賃,村民獲得租金分紅,像涑南這樣的匠人創業者也有了理想的工作環境和收入,多方受益?,F在,越來越多的匠人把目光鎖定到了這里,還吸引了香港創業者來投資。人才集聚后,信息流、資金流和創業所需的各種要素也隨之而來,進而形成產業生態,促進地方發展。
協奏—部門鎮街 無縫銜接
桐廬縣創新組建農村技術、教育衛生、鄉村旅游、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法律服務等科技人才服務隊,定向結對幫扶1-2個村,實現“鎮村呼叫、部門報到”的服務機制,同時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 讓智慧更好落地生根。
點單式服務,人才資源精準引
科技人才服務隊進駐鄉鎮后,第一時間開展調研,重點了解在鄉村振興方面的技術需求、信息需求、要素需求,然后幫助鄉鎮編制訂單并向上聯系爭取資源。如莪山畬族鄉因為地處山區,雖然有少數民族特色優勢,但在鄉村振興的人才團隊、信息渠道等方面都還有較大困難,急需解決。服務隊在幫助莪山鄉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才理念的基礎上,指導編制《莪山畬族鄉專項人才補助政策》,向上爭取九三學社、浙江大學等人才資源,助力推進農創客中心、畬鄉文創中心和農業小微園等人才創業創新載體建設。
在服務隊的協助下,莪山鄉柔性引進了知名建筑設計師張雷、浙江大學生態學博士張劍等一批專家和中國移動、阿里巴巴、亞洲傳媒等專業技術團隊,農業種養殖完成數字化提升,從“中國畬族第一鄉”提升到“全國少數民族5G示范應用第一鄉”。全鄉成功創建浙江省旅游風情小鎮和浙江省4A級景區鎮,僅戴家山自然村年接待游客就超過10萬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2021年3月,莪山鄉西金塢藝術村落啟動建設,120余萬網民通過線上觀看直播,50余名在策展、攝影、繪畫、設計等藝術領域簽約入駐。
下沉式幫扶,特色產業上臺階
服務隊除幫助鄉鎮解決“補短板”問題外,還通過人才培養、產業培育等方式,不斷支持鄉鎮增強特色、鞏固優勢。如鐘山鄉本身具有“中國民營快遞之鄉”、“蜜梨之鄉”、“石材之鄉”三重優勢,但近年來因生態環境整治和省內產業同質化競爭,優勢不能發揮。服務隊結合產業特點,邀請縣人社局、縣郵管局(快遞發展中心)共同調研服務。
通過縣人社局服務,鐘山鄉在石材行業整治和轉型過程中,深入挖掘石雕行業人才,成功培育D類人才2人,建立周慧洪縣級石雕大師工作室,舉辦縣級石雕技能大賽,將石材行業從原先單純的礦產資源行業轉型為高附加值的文創產業。在縣郵管局的支持下,鐘山鄉利用快遞之鄉優勢,成功引進韻達快遞投資10.2億元建設“快遞之源”旅游項目,將快遞產業成長史和文化內涵轉化為旅游資源,讓“中國民營快遞之鄉”從“金名片”變成“金礦山”。
撒網式對接,鄉賢回歸結碩果
2019年,根據全縣鄉村對鄉賢回歸的普遍需求,桐廬縣委縣政府歷時半年籌備舉辦首屆桐廬人大會,向全球桐廬縣鄉賢廣發信息,邀請他們齊聚一堂、共謀家鄉發展。會議得到了海內外桐廬人的交口稱贊,當天有460余位知名鄉賢到場參會,現場簽訂投資協議超過150億元,為家鄉注入了發展活力。
會后,各鄉鎮繼續保持與鄉賢的聯系與互動,借助鄉賢資源,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例如富春江鎮對接邀請名校教授、戲曲名家、名師名醫等入駐鄉村,幫助當地鄉村旅游豐富文化內涵,提高品質格調,特別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雪萍積極參與“越劇村”建設,將桐廬越劇品牌與鄉村發展有效聯動。又如合村鄉邀請茅盾文學獎得主、《茶人三部曲》作者王旭烽回鄉為民宿業者講授中國茶的傳統和文化,推動發展茶文化主題的高端鄉村旅游產業;邀請魯迅文學獎得主、散文作家陸春祥等文旅專家回鄉研討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提升家鄉產業層級。在鄉賢和專家的指導下,合村鄉后溪村170戶村民探索以眾籌的方式募集151.5萬元資金,成立旅游開發公司運營本村旅游資源,至今接待游客量13萬人次,實現營業額660萬元,村民分紅36.36萬元,村集體2020年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大關。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