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三份政策性文件,山西繪就“三農”工作路線圖
摘要:今年將進一步健全有關工作機制,對易返貧致貧的人口,緊盯收支狀況和“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三位一體”監測方法,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荊文娜 崔志強
今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年,“三農”工作如何部署顯得尤為重要。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時指導全省今年及“十四五”時期的“三農”工作,山西省委、省政府連續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省委1號文件)、《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晉發〔2021〕14號)及《關于支持農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廳字〔2021〕16號)等三份重要政策文件。在日前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事宜進行了解讀。
“三農”工作這么干
“新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總的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山西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部署,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總抓手,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要求,乘勢而上、負重趕超,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實現與全國現代化進程同步。”山西省委農辦主任,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志杰介紹介紹,三份文件從集中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到重點部署脫貧地區、脫貧人口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工作,再到聚焦支持農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任務,聚力打好一產翻身仗,主線明確脈絡清晰,可以概括為“四個統籌”“兩個加強”。
“四個統籌”即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決守牢守好“三農”發展底線;統籌產業發展和生態功能兩大布局,堅定實施農業“特”“優”戰略;統籌縣域鎮村體系發展和村莊建設兩大規劃,全面啟動鄉村建設行動;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兩個加強”即加強政策措施保障,確保實現第一產業趕超進位目標;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完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今年山西省‘三農’工作的重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新、兩個確保、兩個開好局起好步’。”劉志杰接著介紹,“四個新”即健全完善推進鄉村振興新機制、奮力實現一產高質高速發展新進位、塑形鑄魂引領鄉村建設新風尚、改革創新培植鄉村發展新動能。“兩個確保”即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聚力抓好耕地和種業兩個要害,確保糧食安全不出大的問題。“兩個開好局起好步”即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都要開好局起好步。“把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以此來實現‘十四五’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劉志杰強調。
糧食安全這么抓
糧食安全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新聞發言人、山西省委農辦專職副主任張軟斌表示,今年山西省委1號文件對穩產保供作了全面部署,從今年的情況看,春季氣候條件相對有利,小麥長勢良好,春播糧食面積呈增長趨勢,糧食生產保持穩中向好態勢。一季度,山西省生豬出欄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可以說,今年穩糧保供有了較好的基礎。”張軟斌強調,但也要看到,隨著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需求呈剛性增長,而山西省糧食生產受自然災害影響波動較大,在穩產保供上不可放松。下一步,在糧食生產上,重點是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在保數量、提質量上下功夫。”張軟斌進一步解釋,在保數量上,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牢守好5757萬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統籌利用好撂荒地,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在提質量上,重點是建設高標準農田,這是提高耕地地力和糧食單產的重要一環。目前,山西省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僅占耕地面積28.3%,達到旱澇保收的不到10%。張軟斌表示,今年山西省將新建成高標準農田280萬畝,到年底總量可達1900萬畝,占到耕地面積的1/3,農業的生產條件將會明顯改善。同時,探索有效方式,引導農民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真正用于提升耕地質量。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張軟斌介紹,山西省是農業種質資源大省,下一步,重點從“保”“育”一體、“建”“管”結合入手,打好種業翻身仗。“保”就是加強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完成好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工作,為優良品種選育打好基礎。“育”就是加快前沿育種技術研究,開展“育繁推”一體化種業創新平臺建設,培育一批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小麥、玉米和雜糧新品種。“建”就是加快良種繁育基地縣和區域性特色品種繁育基地建設,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種子企業。“管”就是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力爭‘十四五’時期,把我省建成北方種業研發和供應基地。”
鄉村振興這么建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山西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張玉宏表示,山西省委、省政府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強調要把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作為穩定脫貧新起點、全面小康新亮點、鄉村振興新支點,用脫貧攻堅體制機制推進鄉村振興,用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具體工作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統籌謀劃分類指導。全省117個縣(市、區)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明確“十四五”重點任務,統籌政策支持、資金項目、成效考核。31個先行示范縣重點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樣板;40個整體推進縣重點是在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46個重點幫扶縣重點是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實現平穩過渡、有效銜接。
二是政策舉措調整優化。落實中央要求,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
三是防貧底線嚴防死守。就是健全并落實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今年將進一步健全有關工作機制,對易返貧致貧的人口,緊盯收支狀況和“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三位一體”監測方法,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四是增收支撐緊抓不放。圍繞“特”“優”戰略,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培育發展帶動幫扶主體,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抓好產業、光伏、生態等扶貧項目資產后續運營維護,深化拓展“五進九銷”消費幫扶措施。
五是兜底保障織密織牢。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依托,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強化農村低保、醫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確保符合條件的應保盡保、應扶盡扶。
六是搬遷后扶落實到位。要持續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省直相關部門幫扶責任,突出抓好產業就業幫扶,確保每個搬遷戶至少有一人就業。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