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梅州市梅江區以“經營鄉村理念”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建設

2021-05-12 15:38 中國發展網
美麗鄉村

摘要:“借這次研學活動,我們走出校園來到戶外課堂,接觸到了課本上學習不到的客家歷史文化,新聯村的牛角屋、聯芳樓這兩座特色客家民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增長了知識也開闊了視野?!睒酚袑W高一年級學生黃燕飛說,他還希望利用節假日時間,再和家人來美麗鄉村,體驗鄉村游的樂趣。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洪展偉、陳旭波、記者羅勉報道  從梅州市梅江區了解到,該區近年來堅持“經營鄉村”理念,引進各類新業態落地鄉村,不斷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建設,奮力書寫村美、民富、產業興的“詩畫梅江”鄉村篇章。

609b4e86919d5

打造研學基地 藝術鄉村聚人氣

該區樂育中學400多名學生日前組團來到位于西陽鎮的鳳鳴新聯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踏上了期待已久的研學之旅,邂逅新聯村、閣公嶺村等鄉村美景。根據樂育中學的辦學理念,研學基地設計了客家建筑藝術、風眠藝術之旅、航??苿搶嶒?、陶藝捏泥、石頭畫藝術創作等多個主題課程。

609b4e786d70a

鳳鳴新聯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負責人黃祈忠介紹說,鳳鳴新聯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以藝術為核心。而閣公嶺村是藝術大師林風眠先生的故鄉,毗鄰的新聯村則擁有86座保存完好、風格迥異的客家古民居,這些人文資源為開展研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該研學基地是廣東鳳鳴新聯文旅有限公司打造的“藝術新聯鄉居綜合體”核心板塊,充分依托西陽鎮的歷史文化內涵,推出了“風眠藝術之旅”課程,通過組織學生前往閣公嶺村的林風眠故居、林風眠紀念館參觀學習,傳承大師藝術精神。作為延伸,該研學基地還設計了“石頭畫藝術創作”課程,充分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創作能力,用巧手把平凡的石頭制成工藝品,從小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

“借這次研學活動,我們走出校園來到戶外課堂,接觸到了課本上學習不到的客家歷史文化,新聯村的牛角屋、聯芳樓這兩座特色客家民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增長了知識也開闊了視野。”樂育中學高一年級學生黃燕飛說,他還希望利用節假日時間,再和家人來美麗鄉村,體驗鄉村游的樂趣。

在盤活利用客家古民居的同時,廣東鳳鳴新聯文旅有限公司還向新聯村集約土地,目前可供集中學習、體驗、食住的場地達到5萬多平方米,為打造“藝術新聯鄉居綜合體”提供了充足空間,也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黃祈忠介紹說,按照“兩園一基地一館”的規劃布局,研學基地今后還將打造農旅園、文創園、鄉村藝術美術館等項目,豐富藝術、農耕、科創、體育等主題研學課程。在趣味農耕課程中,研學基地還將邀請當地農民當老師,展現傳統農業、現代農業、科技農業的融合,提高年輕一代對新農村的認知。

盤活優勢資源 文旅產業旺起來

該區依托綠水青山、深厚人文等資源,不斷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部行政村建成干凈整潔村,55%的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創建3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特色精品村,打造了“煙雨閣公嶺”“藝術新聯”“桃源筀竹”“玉水古韻”等精美農村。同時,不斷盤活閑置資源,建成外灘公園、泮坑停車場等一批“五小園”,打造了“又見·鈞質樓”、新聯村創意集裝箱等“網紅打卡點”,全面活躍了城郊經濟、周末經濟、美麗經濟。

609b4e8e508fa

以舉辦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為契機,閣公嶺村籌集約1億元資金,打造白宮“云水謠”、景觀稻田、寫生基地,修繕林風眠故居、打造林風眠紀念館等,讓閣公嶺村成為廣大游客、專家學者、藝術師生參觀學習的好去處,進一步擦亮“風眠故里·畫里西陽”品牌。得益于項目建設和人氣提升,閣公嶺村去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55萬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

新希望播種在閣公嶺村的廣袤田間??粗虚w公嶺村的名人效應,梅州市臻尚食品公司向該村集約100多畝土地,計劃打造“稻魚菜共生”項目,推進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我們計劃打造160畝稻魚共生區和20畝魚菜共生區,其中稻魚共生示范地的水稻已在近期完成播種,我們聘請當地村民播種,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將帶動村民共同探索復合耕作模式,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稻魚菜共生”項目負責人劉海桃說。

位于三角鎮的泮坑風景區,節假日客流量最高時一天可達近萬人次。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泮坑風景區,經過區、鎮、村各級黨委政府科學謀劃,逐年進行升級改造,建成了清涼山郊野公園·泮坑楓林灣,新增了愛晚亭、金葉亭、楓情棧道、停車場等基礎配套設施,進一步滿足了廣大市民和游客的休閑健身需求。“目前,我們正在重點推進沿泮坑水庫塑膠跑道、親水觀景棧道等設施建設,接下來還將打造客家美食街,努力申報國家級4A級景區和風景名勝區,吸引更多游客,帶動鄉村振興。”泮坑村黨總支書記彭增文說。

改造破舊老房 鄉村民宿受熱捧

距離泮坑風景區不遠的又見·鈞質樓。這是一家由客家古民居改造而成的民宿,內設特色客房、私廚美食、小酒館、瑜伽館等功能區域,整體建筑既保留了客家風情,又融入了現代工藝設計。記者采訪當天恰逢鈞質樓完成“蝶變”兩周年,民宿負責人梁志龍感慨道:“自2019年開業以來,民宿的熱度不減反增。每當節假日臨近,客房往往在放假前一個月就會被預定一空,由此可見游客對梅州綠水青山和客家民居的向往。”

“以前,我們客家人喜歡在農村‘打斗聚’,現在年輕一代換了一種休閑方式,回歸農村尋找‘詩和遠方’。”梁志龍說,又見·鈞質樓剛打造時,恰逢梅州民宿產業起步階段,近年來,市、區兩級政府相繼出臺有關政策鼓勵扶持民宿產業發展,為他們盤活利用古民居、打造鄉村民宿增添了信心。

“如今,梅州的特色鄉村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鄉村民宿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梁志龍說,抓住民宿產業發展機遇,他將發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加入打造鄉村新業態的“陣營”,他已在梅江區尋得了另一方“凈土”,將“民宿情懷”帶到了西陽鎮筀竹村,與合伙人共同推動本真山村書屋、里斯的家、小酒館、咖啡館等多個主題鄉村民宿落地。各地游客慕名前來“打卡”,每逢節假日農村人氣更是“火爆”。

隨著筀竹村業態越來越豐富,梁志龍也有了新想法。他說,未來將繼續和各級黨委政府形成密切聯系,利用好筀竹村的生態資源,通過集約土地等方式,打造露營基地、‘小而精’的觀光農場等,實現游客對田園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