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避免同質化競爭 返鄉創業思路再不改變就來不及了

2021-08-24 10:02 中國青年報
返鄉創業 脫貧攻堅

摘要:一些返鄉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由于對各項創業扶持政策了解不到位、對創業風險的識別能力不高,在創業項目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從眾心理,導致創業項目出現同質化嚴重的情況。

“眼見大家都這么賣力,我再不改變就來不及了!”回到廣西老家辦養豬場的丘建良這樣感慨。

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從背井離鄉的打工族轉型為返鄉創業的奮斗者。

然而,他們大多選擇的是門檻不高的創業項目——辦養殖場、開小店等,同質化競爭者越來越多、物料成本不斷上漲、價格戰愈演愈烈,成為不少返鄉創業者不得不面對的困境。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王玉玲及團隊成員,于2020年~2021年對41位返鄉創業青年進行調研訪談后發現,縣域內返鄉創業青年的創業領域相對集中,主要圍繞當地特色農產品衍生出的電子商務、商貿服務、現代物流及生活服務類產業。創新創業的意識不強是縣域返鄉創業青年身上普遍存在的短板。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是無奈地倒在沙灘上,還是通過學習調整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取決于青年創業者的心態和眼光。

低門檻項目是大多數返鄉創業者的選擇

每天早上6點多,丘建良騎著摩托車到他的養豬場,從倉庫里搬出幾袋不同的飼料,在大鐵桶里混合均勻后倒進食槽,欄里的小豬涌到槽頭進食,他打開音響給小豬播放音樂,接著用水管沖洗豬舍。“這豬比我們人還會享受。”丘建良笑著調侃。

今年是丘建良返鄉創業的第三年。之前他和妻子在外面跑長途貨運,去掉車貸、油費等開銷,一年下來最多能攢下六七萬元。得知家鄉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后,丘建良便與妻子返回老家廣西貴港市覃塘區蒙公鎮。“農村娃小時候大多都喂過豬,對養豬的操作比較熟悉,開一個養豬場較為穩妥。”丘建良賣掉了貨車,蓋了養豬場,余錢買了豬仔和飼料。

2019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各地生豬養殖量大幅度減少,豬肉價格急劇上漲,很多地區生豬價格漲幅達50%以上,甚至打破2016年的最高豬價紀錄。因為控制生豬存欄量和防控得當,丘建良養的第一批豬幾乎全部賣完,賺到了錢。不久,丘建良在村委會換屆選舉時被村民選為村長,身為黨員的他致力于幫助貧困村民脫貧。村里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國家政策提供的小額貸款,在他的養豬場投了錢,年底的分紅讓他們有了更多期盼。

與丘建良不同,廣西貴港市覃塘區蒙公鎮嶺慶村的楊媚返鄉后,在一所鄉鎮初中附近開了個理發店,學生群體是她最主要的客源。楊媚初中畢業后曾跟著同村朋友去深圳打工,成為深圳一家玩具廠的流水線女工。漫無盡頭的流水線上,大城市的新鮮感很快就被消磨殆盡,高強度的單調工作讓楊媚感到很壓抑,但僅有初中學歷的她難以在深圳找到更好的工作。堅持了3年,楊媚最終選擇回到家鄉。聽從家人的建議,她參加了一個美容美發的免費培訓班,回來后在鎮上開了個理發店。這樣的生活與之前枯燥的工廠生活相比顯得更為生動,收入也較為穩定,一開始,她感覺“這樣的生活還不錯”。

共青團咸陽市委曾經對282名返鄉農村青年做過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89%的受訪者選擇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返鄉農村青年來自咸陽市下屬縣城的農村,他們所從事的行業主要集中于建筑運輸、餐飲服務和農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規模較小、結構單一、產品科技含量低,又缺少外部扶持,創業中存在諸多障礙。

調查中,返鄉創業的農村青年除了自身的創業需求外,還有一部分人是迫于謀生需要,這個比重在受訪者中占比約為三分之一。77.8%的農民工在返鄉創業時會選擇和農業相關的產業,其中養殖業占比46.4%,農產品加工10.4%,農資經銷9.2%,另有5.2%打算從事觀光農業。這一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農村青年返鄉后在創業過程中面臨項目選擇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同質化競爭讓創業者步履維艱

丘建良有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著小豬成本價、各種飼料的進價等收支情況。雖然他在2019年嘗到了養豬的甜頭,但由于豬肉漲價迅猛,2020年鎮子里陸續開起了不少養豬場。隨著玉米價格的上漲,以玉米為主的豬飼料價格也跟著漲了起來。考慮到生豬供應量增大肯定會壓縮利潤空間,丘建良沒有選擇擴大養殖規模。看到新加入的養殖戶還在不斷尋找新品種飼料或參加各種養殖技術的培訓,養殖方式更為科學,這讓丘建良開始焦慮。

楊媚開的理發店也不再樂觀,店租逐年上漲,單靠著學生來理發并不能賺到多少錢,附近理發店還時不時推出所謂新發型吸引顧客。“在這個小鄉鎮里,染發燙頭的人不多,我就只是賺個洗頭剪發錢。”楊媚說。

從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陳志明,在上海打了一年工后回到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的老家。經過考察,他籌錢辦了個養蛙場養殖黑斑蛙,一邊經營大學時開的土特產網店一邊養蛙。經過兩年奮斗,眼看著養蛙場逐漸走向正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打破了他原本的計劃。當時大眾對野味開始抵制,陳志明也只能暫停養殖黑斑蛙。2020年5月,由于疫情待在家的陳志明聽說鎮上有一家快遞點轉讓,考慮到自己網店寄貨較多,同時開個快遞點也正好能增加收入,陳志明花了10萬元加盟了這家快遞。

一開始處于淡季,收入不多。11月開始,快遞點迎來每年一度的臍橙寄件高峰。陳志明和媽媽打包、貼單,又請了3個工人,也要忙到三更半夜??爝f量多的時候,一天達1000多件,看起來應該賺錢,但陳志明一算賬,平均一件臍橙1元錢利潤,去掉工人的工資,一天下來快遞點的利潤僅100多元。“每天累死累活搬貨,因為同行競爭壓力大,只能薄利多銷,每天要保證300箱才不會虧本。賺的都是辛苦錢。”年底,陳志明發現到自家快遞點寄臍橙的顧客越來越少,原來鎮上其他的快遞點用低價吸引客流,大部分老顧客就這樣流失了。為了應對價格戰,陳志明制定了5件以上免費上門收貨的優惠,雖然爭取來了一些顧客,可最后算下來,利潤還不夠付油費。

廣西師范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蒙志明認為,近年來,國家持續出臺多項政策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等各類人員返鄉創業,眾多返鄉創業青年已成為促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一些返鄉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由于對各項創業扶持政策了解不到位、對創業風險的識別能力不高,在創業項目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從眾心理,導致創業項目出現同質化嚴重的情況。這會導致創業項目競爭力弱、規模難以做大、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又會影響其創業成功率和項目成活率。

農村創業需要多種思路,再不改變就來不及了

“養豬場開得越來越多,大伙都想著怎么把豬養得更壯然后賣出更好的價錢,生豬養殖競爭激烈,今年難啊,我再不改變就來不及了”。為此,丘建良常常關注養殖戶交流群里的各種養殖技巧,并頻頻參加群里推薦介紹的各種培訓活動,鎮里、區里、市里組織的各類培訓他都參加了個遍。通過學習母豬配種等養殖技術,丘建良的養豬場的母豬產仔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本也隨之有所下降。此外,在參觀大型豬場的現代化生產養殖后,他也將自己的養豬場進行了改造,提高了養殖效率,節省了人力和其他成本。

現在楊媚在平日里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對著假頭模型進行練習,“理發挺講究的,角度、速度、長短、形狀這些都要有靈感和熟練度”。此外,楊媚會定期參加美發培訓班。“雖然說能不能攬到新顧客還是另一回事,但我不去學,其他店學了新技術可能就有了吸引人的新法子,我的店就會失去客源。”楊媚說。通過多次定期的培訓,時刻關注年輕人群體的發型潮流,楊媚逐漸掌握了“跟得上時代”的剪發技術,此外,店里還增加了美容護膚項目,比如刮臉按摩、洗臉護膚等,由此收獲了許多回頭客。

借著快遞點的人流量,陳志明搞起了副業,售賣起一些商品和家鄉知名小吃酸蘿卜,一個月也能賺上3000多元。在又花了10余萬元合并另一家快遞后,快遞點的發貨量上去了,收入也逐漸增多。與此同時,陳志明又開始了養蛙事業,由于只需要早晚花一些時間喂飼料,較為靈活自由,所以并不與快遞點的工作沖突。

為了幫家里賣掉所承包果園出產的臍橙,陳志明請做自媒體的朋友幫忙,兩天就賣掉七八百單,這讓陳志明不由地感慨“互聯網的力量真強大”,也更加重視電商的發展。他在心里勾畫出了一幅“養殖-電商-物流”的發展藍圖。

雖然目前陳志明還背負著50多萬元的債務,但他依然樂觀。在他看來,農業產業存在大小年,而且農村創業的門檻不高,容易跟風的人多,所以在農村創業,需要多種思路、開拓多元產業,年輕創業者要善于學習觀察,敢于在新的領域開拓嘗試。

廣西師范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蒙志明建議,返鄉創業青年要避免掉入同質化競爭的坑,首先要了解國家和各地方出臺的創業扶持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在稅費減免、創業補貼、場地扶持、創業培訓服務等方面爭取獲得更多支持;其次要提高自身對創業風險的識別能力,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要結合當地特色和優勢,在深入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再做出理性選擇,避免盲目從眾和同質化競爭;此外,創業者還要積極與當地的產業行業對接,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機制,形成共生關系,從而提高創業成功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通訊員 丘玉清 盧楊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避免同質化競爭 返鄉創業思路再不改變就來不及了)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