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珠江委:強化流域治理管理 為流域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摘要:珠江委已連續17年成功組織實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累計向澳門、珠海供水約17.6億立方米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成靜報道 今年以來,珠江降雨持續偏少,主要江河來水偏少3-7成。受其影響,珠江三角洲西江干流水道廣昌泵站、聯石灣水閘出咸時間提前至6月21日、8月3日,為有咸情監測記錄以來最早。
為確保澳門、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供水安全,面對來水偏少、咸潮影響偏早等不利形勢,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珠江委”)提早謀劃,提前組織編制今冬明春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實施方案,并于9月30日啟動第18次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截至11月30日,已累計向澳門供優質淡水1571萬立方米、向珠海供水4010萬立方米。當前珠海水庫群蓄水情況良好,珠海南、北庫群和竹銀水庫總有效蓄水量5781萬立方米,有效蓄水率93%,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可有效保障。
這是珠江委不斷強化流域治理管理,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珠江委堅持以流域為單元,加強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主要江河防洪能力顯著提升,城鄉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得到加強,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修復穩步推進,流域治理、開發和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1979年8月珠江委成立后,全面發揮流域管理機構“統一規劃,綜合開發,加強管理”職能,編制完成《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綱要》,1993年獲國務院批復,這是珠江流域第一個全面、系統的綜合規劃,描繪了流域治理開發的藍圖,成為珠江流域綜合利用開發、水資源保護和水旱災害防治活動的基本依據。
珠江委以規劃為引領,科學謀劃流域保護與治理的總體布局,不斷完善流域規劃體系。以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等三大規劃為基礎,以賀江、郁江等重要干支流綜合規劃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等專業專項規劃為支撐的流域水利規劃體系初步形成,為流域依法治水管水提供了基本依據。
大藤峽水利樞紐是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水資源配置骨干工程,是廣西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關鍵節點和打造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工程。在水利部領導下,在廣西、廣東兩?。ㄗ灾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大力支持下,珠江委舉全委之力推進大藤峽工程建設,工程于2014年11月開工建設,2019年10月大江截流,2020年實現蓄水、通航、發電三大節點目標。當前左岸工程已投產運行,樞紐運行正常,船閘通航安全有序,發電機組運行平穩,右岸工程進入混凝土澆筑和金屬結構安裝雙高峰期。
經過多年治理,珠江流域整體防洪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累計建成江海堤防2.7萬多公里,各類水庫1.7萬多座,各類水閘1.1萬余座,逐步形成了以堤防為基礎、干支流控制性樞紐為骨干、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洪體系。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北部灣城市群等國家區域戰略相繼實施,珠江委加快推進流域水網構建,以優化流域水資源配置格局、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為重點,指導推進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等流域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重要引調水工程及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完善區域供水基礎設施網絡。流域現已建成各類蓄水工程14萬多座,重要城市群和經濟區多水源供水格局逐步形成,城鄉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珠江委堅持以流域為單元,加強統一調度,建立了覆蓋全流域、貫穿全年的防洪調度和水量調度體系。通過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科學開展水庫群聯合調度,有效防御西江、北江、東江干流多次編號洪水和多個超強臺風,最大程度減輕洪澇災害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1世紀以來,受來水偏枯、用水增加和河道下切等因素共同影響,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嚴重,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受到嚴重影響。2005年,珠江委首次開創了“千里調水、遠水解近渴”的壯舉,已連續17年成功組織實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累計向澳門、珠海供水約17.6億立方米。
韓江流域涉及江西、福建和廣東三省,是流域8市24縣(市)近1100萬人口的重要水源地。2020年10月以來,韓江流域遭遇60年來嚴重干旱。珠江委始終把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組織實施跨省河流水量統一調度,大力協調福建、廣東兩省,累計向下游補水6億多立方米,解決了110多萬人飲水和500多萬畝農田灌溉用水困難問題。當前韓江流域旱情仍在持續,珠江委正組織開展第3次韓江流域水量統一調度,全力保障城鄉供水安全。
責任編輯: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