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年,內蒙古力推“養老新政”,“助”您晚年幸福!
摘要:社會養老服務事關百姓福祉,既是千家萬戶關切的“家事”,也是事關發展成色的“國事”。近年來,內蒙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完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對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
中國發展網訊 齊英杰 李吉雅 記者梁喜俊報道
隨著內蒙古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如何提高養老服務質量,解決養老問題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日,內蒙古邀請有關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解讀2021年12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印發的《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據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高建華介紹,力爭到“十四五”末,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在機構床位數占比達到55%以上,每個旗縣建有一所兜底保障養老機構,農村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總體達到50%。
所謂“養老機構”是社會養老專有名詞,養兒防老的傳統家庭養老方式不足以承擔起養老重任,必然會向社會養老過度。社會養老服務就是針對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高齡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等問題,由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種服務。
社會養老服務事關百姓福祉,既是千家萬戶關切的“家事”,也是事關發展成色的“國事”。近年來,內蒙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完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對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2022年的養老服務,又有哪些利好消息呢?
養老服務步入法制化軌道
規范管理,制度先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內蒙古下好配套完善養老服務制度“先手棋”。
2022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內蒙古自治區養老服務條例》,不僅提出養老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的剛性要求,還明確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和機構養老服務具體內容,建立完善了農村牧區養老服務相關制度,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保護、培訓及禁止行為做出了具體規定。
該條例所稱養老服務,是指在家庭成員承擔贍養、扶養義務的基礎上,由政府和社會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體娛樂、緊急救援、臨終關懷等服務。這是內蒙古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全面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制度框架,鞏固已有的經驗和成果,旨在通過“法治引領”促進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接續出臺有關養老服務的法規、規劃表明,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蒙古將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加強養老服務綜合監督管理,無疑將對眾多養老服務機構產生深遠影響。
高建華表示,到2022年底,要實現內蒙古全區每個街道建成1所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達到90%,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60%以上,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100%。這些量化指標任務,是內蒙古將養老服務納入法治化軌道以后給出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必將擦亮幸福養老底色。
值得關注的是,前述養老服務條例不但明確要求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養老服務事業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協調解決養老服務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而且將養老服務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作戰圖
如何提升社會養老服務質量?
高建華稱,為確保完成“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以及到2022年底要求達到的具體指標,內蒙古將2022年確定為全區“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年”,重點推進“四項工程”、開展“三項行動”、加強“四化建設”。此舉被視為內蒙古掛出“作戰圖”,吹響“沖鋒號”。
據悉,“四項工程”有的放矢,首要任務是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升工程”,要求確保年內完成246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622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建設和運營任務,7月底前完成建設,10月底前全部投入運營。通過“時間表”可看出,將以“城鄉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為導向,不斷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同時,推進“養老機構提質增效工程”,開展新一輪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全面推進《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國家強制性標準達標工作,重點落實養老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措施。
針對農村養老難題,內蒙古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的“短板”,實施“農村養老服務轉型升級工程”,構建以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為中心、以鄉鎮敬老院為輻射、以互助幸福院為補充的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支持有條件的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將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化德縣、興安盟科右前旗試點先行。
為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內蒙古還推出“養老產業促進工程”,出臺《關于促進養老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關于推動呼包鄂烏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支持文件,指導呼和浩特市舉辦好首屆呼和浩特養老博覽會,推進自治區康復輔具及適老化產品示范服務中心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標準化示范中心建設。
與“四項工程”配套,還將開展“三項行動”。一是“配建養老服務設施補短板行動”,推進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移交管理辦法》,聯合開展“全區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專項清理工作”;二是“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落實民政部“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自治區“全區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遺留項目集中整治專項行動”要求,對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進行全面排查整治,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三是“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聯合人社廳、教育廳選擇有養老護理專業的職業院校建立培訓基地,實施好萬人培訓計劃,加快推動養老護理員職業體系建設,舉辦第二屆內蒙古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評選全區“最美護理員”,不斷提升養老護理員的薪酬待遇和職業榮譽感。
除了“兜底”工程,“靶向”行動,內蒙古還將積極推動各地養老服務“四化建設”,引領養老服務行業盡快步入“品牌化”“連鎖化”“標準化”“信息化”發展軌道。諸如,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品牌,每個盟市至少培育1個品牌化、連鎖化、規?;\營的養老服務機構,使其積極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健全完善全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框架,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機制。加強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完善全區養老機構信息管理系統和居家社區養老管理服務系統功能應用,依托各級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和“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全面準確采集、錄入養老服務各項基礎數據,為提升養老服務工作水平提供數據支撐。
顯而易見,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總鑰匙”。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