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賢南橋繪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為民增福祉
摘要:南橋鎮作為奉賢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奉賢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是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交匯之地,更是上海市“五大新城”之一的奉賢新城建設發展核心承載區。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 7月20日,由奉賢區委宣傳部主辦、奉賢區融媒體中心承辦的“行走的奉賢”——迎接黨的二十大街鎮主題日媒體宣傳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數十家媒體記者走進奉賢,全景展現南上海城市中心的新魅力,首站行走的是國際大都市下古韻悠長、鄉村繁榮、生態宜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奉賢南橋鎮。
“行走的奉賢”啟動儀式。鮑筱蘭攝
近年來,南橋鎮重點聚焦鄉村經濟再造和鄉村空間重塑,著力推進“良渚江海生態商務區”建設,壯大“三園一總部”,打造集田園創意總部、科技研發、在線新經濟、現代觀光農業等功能為一體的“江南理想鄉村”,以開發區模式、現代化理念布局鄉村振興。
南橋鎮半城半村。奉賢區南橋鎮供圖
到南橋鎮,能感受到上海的另一種美。南橋,因橋而得名,歷史與時尚交相輝映,鄉村與城市彼此賦能。這里珍藏著上海古老的歷史,也吹拂著國際化大都市的微風。這里有四千多年良渚文化的浸潤、有“江南第一牡丹”500年24代傳承的歷史佳話、有因生產“進京乳腐”享有盛譽的百年鼎豐醬園……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在這里,老百姓想什么,我們就要做什么,鄉村在變美,老百姓的錢袋子也要鼓起來。”南橋鎮黨委書記瞿磊很是自豪的說,2021年,南橋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萬余元,同比增加10.36%,這個數據要高于奉賢全區農村常住人口3.92萬元的人均收入。
對此,在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的光明村,村園分設,各自按不同途徑“按下”招商引智鄉村振興鍵。途徑不同,但目標一致,那就是強村富民,確保億元資產、億元稅收、千萬收入。2021年,光明村實現稅收2.18億元,村可支配收入1400萬元,合作社股民股權分配連續三年保持60元/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達到了4.72萬元。
南橋鎮健康宅基。鮑筱蘭攝
同時,南橋鎮全面深化鎮域內宅基地改革,建設可容納1000戶農民上樓的“150安置基地”。并以共享理念為支柱,以村民需求為支點,把楊王村袁家宅作為新型鄉村社區營造試點區域,促進村級經濟增收,實現村民收入可持續增長。
67歲的村民龔杏連,目前社保退休金每月有2300元左右,加上每股60元的農齡股分紅,每年分到手1.1萬多元,還有自家房屋出租收入,一年到頭實實在在進賬5萬元。其實在光明村,龔杏連的農齡股還不是最高的,只能算得上平均數,但為人開朗和善的龔杏連覺得自己是個“小富翁”,常常自豪地對子女們說:“現在都不用靠你們養我,我的錢能一點點積累起來,想買什么就買,每年村里大米、水果也常發,過年的時候還會發油、米、干貨大禮包,現在的生活啊,適意的不得了!”
村民共同勞動 共同收獲喜悅
晴日暖風生稻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綠油油的稻田邊,種著滿枝串串紅的小西紅柿和田間躺在綠葉下圓滾滾的小甜瓜,這是夏日穿梭在奉賢南橋鎮華嚴村 “橘米公社”,這里還種滿了橘樹、桃樹、枇杷樹、柿子樹等,青綠的小桔子掛滿枝頭,放眼望去,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橘米公社”一角。鮑筱蘭攝
“橘米公社”緊貼奉賢新城,由浦南運河、沙港、吳塘港、南橋塘四條河道合圍而成,內部水系密布。200畝稻田、40畝橘園、15畝枇杷園、10畝柿園、20畝魚塘……配套休息亭、會客廳、觀景平臺等公共空間,是一座全部由村集體土地、集體資金、集體勞動打造的村民共享園林式農業莊園,實現了四季產出全村分享,形成了村民共同勞動、共同收獲的局面。
前些日子,華嚴村的老人們剛剛收到了“橘米公社”里種出來的甜甜糯糯的玉米。幾十位村民,將雪白整齊、粒粒飽滿的玉米裝滿竹籃,運到村里的倉庫。倉庫里,村民組長帶領著幾位村民圍坐在玉米堆旁,將玉米分裝好,并發放給各個村組的60歲以上老年人。
村民自己種的甜瓜和小西紅柿。鮑筱蘭攝
華嚴村書記曾耀說,村里村民也盼著吃上自己種的本地新鮮玉米,每年華嚴村村民都能收到好幾波“橘米公社”產出的水果、玉米、鮮魚、大米等農產品,“大家的幸福感滿滿的”。
“橘米公社”是南橋鎮鄉村振興的一個小小縮影。近年來,南橋鎮聚焦農業提質增效,全力打造綠色田園,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并與休閑旅游相結合,探索“產”“供”“銷”和娛樂休閑相結合的一條龍式農業發展道路。江海村百畝彩稻、良渚園、桃花島,沈陸村田木果夢想城、璽愛南果北移示范基地等等,都已成為遠近知名的生態休閑好去處。
三園一總部建設,實現江南理想鄉村
很難想象,在鄉間的宅基地里,居然還藏著一個無人飛行自動化機場!這便是位于江海村“三園一總部”內的上海翼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翼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錢雷說,“前兩年,很辛苦,很心酸,贏利全投入到硬件的購置和軟件的開發,沒能拿一分錢回家。通過不惜血本的技術積累,換來一個個全新的智能化引領性產品。這里是上海唯一一家大疆授權的無人機巡檢技術培訓分校,目前有20多名員工。我們從這里一步步成長,也獲得了‘三園一總部’政策的扶持,現在也希望可以反哺奉賢。”
在鄉間的宅基地里的,無人飛行自動化機場。鮑筱蘭攝
企業的經濟目的是要有效益,但是為社會服務,翼梟同樣責無旁貸。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襲,翼梟第一時間組建突擊隊,奔赴奉賢4個街鎮46個村居,開展無人機高空喊話宣傳和巡邏,還為醫務工作者們帶去了無人機遠程測溫技術,有效減少接觸感染的風險。2021年7月,強臺風“煙花”影響上海,翼梟創新采用無人機高空三維建模定位巡查,助力社區精準排摸廢棄太陽能熱水器,避免高空墜物。
今年疫情期間,翼梟啟動新科技無人機智能停機坪技術,參與到南橋鎮疫情防控工作中。針對小區全封閉、人員禁止進出的局面,翼梟充分運用了無人機的高機動性,通過無人機搭載高音喊話喇叭,在社區、公寓等區域內進行大范圍空中巡查和高空喊話。“人工喊話輻射范圍大概在一層至五層樓,還要爬上爬下跑來跑去,而無人機搭載高音喇叭喊話可以覆蓋十層樓甚至二十層樓。”
如今,翼梟為各行業提供無人機應用解決方案,已經在智慧公安、智慧農村、智慧園區、智慧工地建設等領域成功應用。近年來,在奉賢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設、文明城區創建等領域,每每都有翼梟的身影。
南橋鎮沈陸村田木果夢想城。鮑筱蘭攝
南橋鎮作為奉賢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奉賢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是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交匯之地,更是上海市“五大新城”之一的奉賢新城建設發展核心承載區。
“作為奉賢全區發展中的一個‘重’鎮,近年來,南橋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乘勢而上、起而行之,一座活力無限、充滿煙火氣的城市躍然而出。這里有30分鐘即達市中心的便利通路,也有新華醫院等一流醫療資源,有奉賢中學等一批優質教育機構,有上報傳悅坊、百聯購物中心等新消費殿堂。誰說國際大都市就沒有鄉村振興?創業熱土就遠離‘詩和遠方’?南橋要讓越來越多的人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瞿磊說,更是有人在網上這樣評價南橋,“陸家嘴的摩天大樓是上海,南橋的亭臺樓閣也是上海;CBD冰美式的味蕾碰撞是上海,南橋老王生煎的煙火飄香也是上海。”我覺得很詩情畫意,很是中肯。
近年來,南橋鎮通過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快優質資源布局。展望未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到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