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東麗區加速產業鏈融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摘要:用足用好兩個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和人才落地匹配度,實施領軍人才專項,支持企業吸引集聚各層次人才。加大標準用地整理、標準廠房建設供應,做好重點產業項目用地保障。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李攬月 記者 朱波 10月10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東麗區“加速產業鏈融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聞發布會。東麗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連欣,東麗區合作交流辦黨組書記、主任徐思靜,東麗區工信局局長邊仕苓,東麗區華明高新區黨組書記、主任李全利介紹東麗區加速產業鏈融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所關心的問題。
天津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吳浩銘主持新聞發布會。
連欣介紹說,近年來,東麗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戰略機遇期和歷史性窗口期,聚焦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積極搭建產業承接、交流合作對接、融資對接平臺,強化產業協同發展,有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使得東麗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鏈韌性更加提升,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為東麗區全面建設科創綠谷、都市新區提供有力支撐。
十年來,東麗區強化區域合作共建,搭建產業鏈對接平臺,組建招商服務中心,引育先進生產要素。產業資源引育方面,中交建、國家電網等多家央企及下屬單位在該區投資布局,累計引進北京項目1264個、協議投資額突破1514億元。產業平臺建設方面,華明-東麗湖協同創新平臺融入京津冀產業合作重點平臺體系,集聚清華系、中科系等高端研發資源。創新主體培育方面,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3家、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4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25%。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中形成了自身發展新優勢。
第一,強化引育導向,推動戰略與發展深度融合。統籌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精細化、個性化開展企業培育,形成梯度培育、接續發展的新格局。一方面,加大京冀產業企業承接力度。不斷強化京津交流合作,擴大北京招商布局。9月26日,東麗區與北京經開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圍繞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推動產業鏈延伸布局,完善協同配套政策。深化與坤鼎集團、德龍鋼鐵合作對接,聚焦創新資源,落地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累計超800個。建設京津冀成果孵化、中試、驗證基地及技術轉移聯盟,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另一方面,實施優質企業鍛造工程。構建企業梯度培育格局,加快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推動企業升規納統,夯實四上企業底盤。構建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格局,大力引進央企落地,支持國有企業增量轉型、存量提升、質量升級,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推動外資企業穩定發展。
第二,強化高端導向,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堅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激發全域創新活力,推動產業能級提升。
一是加快研發成果轉化。高標準打造中國民航大學科技園,用好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等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加速技術聯合攻關和成果孵化轉化。構建市場化技術轉移體系,探索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專利技術開放許可等創新舉措。力爭到2027年,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10億元。
二是壯大科技企業群體。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東麗區產業發展優勢,實現與河北工業大學等國家創新資源協同,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推動產業迭代升級、創新突破。持續加強科技型企業培育,完善梯度成長培育體系,重點支持申報各級各類科技企業資質,提升區域科技型企業品牌效應。
三是改善科技創新生態。開展質量攻關活動,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優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聚焦服務機構、優勢企業培育,形成跨區域的從研發、孵化到產業化全鏈條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抓好重點上市后備企業融資保障,推動區內優質企業上市。
第三,強化智能導向,推動數字與實體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支持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步實施綠色低碳轉型工程。一方面,推動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加大《天津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扶持政策的宣傳貫徹力度,以政策為引領,引導傳統企業實施智能化提升改造,培育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今年計劃實施“智改數轉”項目30個。構建數字化產業生態體系,積極遴選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引導有條件、有能力、有需求的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5G)基站建設。
另一方面,推動產業生態協調發展。落實綠色低碳發展行動,統籌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推動重點產業園區公共設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級利用、資源循環利用,提高工業余壓余熱、廢水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水平。強化“雙碳”導向,嚴格審批“兩高”行業項目準入,加大重點用能單位管理,推動天鋼、鋼管公司開展綠色低碳工藝技術研發,有效提高綠色生產的質量及效率。
第四,強化集群導向,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融合。圍繞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實施補鏈延鏈強鏈行動。
一是實施產業鏈再造工程。聚焦6條主導產業鏈,建立“鏈長+鏈主”協同牽引機制。建立健全鏈主企業庫,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支持鏈主企業與鏈條配套企業開展產業鏈整合。加大產業對接力度,今年要組織開展30場產業鏈撮合對接活動,梳理產業鏈圖譜,搭建東麗區工業互聯網信息平臺,助力企業拓市場、找訂單、穩生產,打造更加完整的產業鏈。
二是加速優勢產業提升。聚焦經開區汽車主題園區和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細分產業,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港建設。聚焦新材料產業集群式發展,強化與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合作,吸引各類前沿材料企業及下游用戶企業落戶。聚焦高端裝備全鏈條特色產業集聚,發揮中車唐車、鐵路信號廠、平高電氣等龍頭企業以商招商作用,打通關鍵產業節點。
三是擴大新興產業規模。以平高儲能和中汽氫能檢測基地為依托,推動高新企業招引,服務新能源項目快落地、快見效。以華明醫療健康主題園區和經開區醫療產業園為重點區域,借助醫療器械設備快速審批優勢,加快建設醫療器械主題園區。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入開展研發合作,培育愛思達技術中心,構建集研發、制造、維修、服務于一體的航空航天產業體系。
第五,強化互補導向,推動制造與服務深度融合。強調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互相促進,大力發展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制造業提供全產業鏈支撐服務。
一是發揮生產性服務業支撐作用。借力國家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推動華測檢測等企業發展壯大。依托設計之都核心區,以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為重要產業方向,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建設“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城鄉配送點”三級物流設施體系,落地寬達冷鏈配送中心等一批倉儲物流項目。
二是強化配套服務。壯大現代金融業,積極穩妥發展普惠性金融,精準對接重點產業鏈企業金融需求,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提高信貸資源配置效能。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逐步建立功能完善、機制靈活、服務形式多樣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三是加強資源要素保障。用足用好兩個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和人才落地匹配度,實施領軍人才專項,支持企業吸引集聚各層次人才。加大標準用地整理、標準廠房建設供應,做好重點產業項目用地保障。
連欣最后說,強化京津冀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實施產業鏈融合工程,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東麗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的一項堅實舉措。9月1日,區委、區政府印發《東麗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體舉措》,實施產業強基、產業集群培育、產業協同開放等8項工程。接下來,東麗區將堅持創新驅動,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補鏈、延鏈、升鏈、建鏈步伐,促進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建設制造業強區;擴大高端服務業支撐,以滿足東麗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創新發展需求為出發點,扎實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全力提升載體承接能力,合理規劃、全面統籌,加速聚集優質創新項目,堅持承接平臺優化和產業集群集聚互相促進,堅持存量升級轉型、增量招引落地和質量優化提升相互銜接,推動重點項目全面提速和潛力企業有序發展,凝心聚力,為天津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塑造新動能。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