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中國家族企業在全球家族企業中對增長更樂觀
摘要: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2021年全球家族企業調研中國報告《從信任到彰顯影響力》顯示,就2021年和2022年的業務增長目標來看,中國內地家族企業普遍比香港和全球同行更加樂觀。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2021年全球家族企業調研中國報告《從信任到彰顯影響力》顯示,就2021年和2022年的業務增長目標來看,中國內地家族企業普遍比香港和全球同行更加樂觀。
73%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預計將在2021年實現業務增長(香港53%,全球65%),89%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預計將在2022年實現業務增長(香港83%,全球86%)。
該報告認為,這得益于中國政府實施有效的疫情遏制措施、出臺政策指導企業恢復生產、減免稅費以及央行為抗擊疫情提供流動資金支持所帶來的強勁經濟復蘇的成效。
本次調研于2020年10月至12月期間開展,收集了來自87個地區不同行業的2801家家族企業的觀點,其中包括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的129位企業主或高管的觀點。
報告發現,疫情暴發至今已對包括家族企業在內的社會各個階層造成了廣泛性的沖擊。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54%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的利潤有所下降(香港59%,全球51%),27%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存在額外資本補充的需求(香港18%,全球21%)。家族企業為應對公共衛生危機已作出或計劃做出各種犧牲,包括減少派息、注入新資本等。在此期間,大多數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家族企業采取各種措施與雇員和社區共克時艱,75%的中國內地受訪者在疫情暴發后讓員工在家辦公(香港68%,全球80%),70%的中國內地受訪者尋求盡可能挽留更多員工(香港64%,全球71%)。此外,相當比例的家族企業紛紛改變生產、工作方式以滿足抗擊疫情的相關需求(中國內地29%,香港20%,全球25%)以及制訂非緊急性訂單為供應商提供業務支持(中國內地22%,香港8%。全球14%)。
疫情迫使家族企業不得不做出重大戰略決策,既是為了生存、度過危機,也是為了實現更長遠的業務發展。與此同時,這些企業還必須在與利益相關者的互動中堅持自身價值觀和企業宗旨。報告認為,除了財務業績,家族企業更強調繼續維持在社會中的聲譽和地位以及維護家族傳承。
家族企業不遺余力地保護自身員工和支持當地社區,進一步彰顯了他們的價值觀和使命感。65%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表示,他們擁有明確的企業價值觀和使命感(香港53%,全球68%),51%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認為秉承價值觀和使命感能幫助他們團結一致,度過公共衛生危機(香港30%,全球52%)。但調研也顯示,僅38%的中國內地受訪者和32%的香港受訪者表示企業擁有書面成文的價值觀和公司使命的文字闡述(低于44%的全球平均值)。
報告還發現,家族企業重視自身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管理的能力。公共衛生危機展現了一樁概率低而影響大的事件如何以風云之速干擾企業正常運營。成功的家族企業通過追求可持續的業務發展來維系與利益相關者的長期關系,而不僅僅是專注于短期盈利。不致力為利益相關者和社會作出貢獻的家族企業將落后于競爭對手,甚至因此遭到外界的質疑而令商譽受損。
普華永道中國科創與民營企業服務聯合主管合伙人黃翰勛建議:“對于家族企業而言,擁有專業的治理結構和明確、有獨立方參與的矛盾沖突解決程序,是商業上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時,家族企業應制定一套明確的家族價值觀和公司使命愿景,并以書面文字進行闡述。這將確保家族在企業發展方向上保持一致,并有助于企業實施繼任計劃、維系家族企業的傳承;還可以確保持續一致地向董事會、管理層和公司雇員傳達家族價值觀。”
調研結果顯示,在后疫情時代,中國內地家族企業在未來兩年的戰略重心包括拓展全新市場/客戶群(63%,全球55%)、增加創新和研發投資(51%,全球28%)以及引入新產品/創新服務(49%,全球50%)。疫情促使家族企業更加重視自身適應力、應變力、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能力。相比香港或全球的同行,更高比例的中國內地受訪家族企業已制定清晰且明文記載的數字化轉型路線圖(中國內地45%,香港9%,全球33%)。
從長期目標(未來五年或更長遠)來看,83%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視自身企業為最重要的家族資產并加以保護(香港67%,全球82%),71%的中國內地家族企業為家族成員帶來分紅(香港61%,全球63%)。相對于香港和全球的同行,內地家族企業注重確保企業繼續由家族持有和傳承基業的比例略低,占比分別為59%(香港65%,全球65%)和57%(香港59%,全球64%)。原因之一可能是這些企業新生代家族成員愿意在創始人卸任后接管大任的可能性更低。在調研樣本中49%的內地受訪者表示沒有新生代參與企業運營(香港42%,全球38%)。
普華永道中國科創與民營企業服務北方區主管合伙人孫進表示:“一方面,中國內地家族企業的新生代更愿意自立門戶或從事金融、投資和科技等更受他們歡迎的行業。另一方面,隨著家族企業發展日漸成熟,將控制權移交給外部管理人也可視作家族企業生命周期中的可選自然進程。隨著企業不斷成長,中國內地的家族企業面臨更多機會引入外部職業經理人管理、吸收專業顧問知識和外部資金,以進一步推動其商業化運作和公司治理。同時,普華永道研究發現,香港的家族企業創始人變得愈發成熟老道,正在從家族辦公室尋求一站式全盤解決方案,以滿足其企業和家族的不同需求。”
普華永道中國稅務部合伙人李奕建議:“家族企業應不局限于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活動,雖然這些活動也極具意義,但不一定能融入公司的核心業務。而全面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元素納入其業務發展戰略和商業決策的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風險,抓住機遇、建立信任并實現長期盈利。確立公司宗旨有助于引導公司一環扣一環地在經濟、環境和社會需求上獲得綜合解決方案,并在商業戰略和家族價值觀之間形成切實呼應。”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