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山西:從“搬得出”到“穩得住”,一條致富路在腳下鋪就

2021-05-22 10:37 中國發展網 崔志強
易地扶貧搬遷

摘要: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農戶主動申請、部門信息比對、基層干部定期跟蹤回訪相結合的易返貧致貧人口發現和核查機制,通過集中摸排提高監測效率,通過建立風險臺賬分類制定幫扶預案,對出現臨時性困難的搬遷家庭及時給予重點幫扶。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荊文娜、崔志強報道

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擺在脫貧攻堅工作的突出位置,高位推動、持續發力,蹚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山西特點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易地扶貧搬遷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采取的超常舉措,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對‘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擺脫貧困、實現跨越式發展采取的根本舉措。山西省把‘易地搬遷脫貧一批’作為新時期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精準扶貧重點任務,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標志性工程,全力推進,如期圓滿完成目標任務。”在日前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以易地扶貧搬遷為主題的全省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的首場發布會上,山西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馬雙喜說道。

“十三五”期間,書寫好脫貧攻堅的“山西篇章”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山西省在“十三五”期間有效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36.2萬貧困人口的脫貧發展問題,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重要貢獻。5年來,山西省共建設1122個集中安置區17.5萬套安置住房,配套了一批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新建和改擴建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建設配套了一批產業就業項目,實現了貧困群眾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易地扶貧搬遷讓貧困群眾脫離生存環境惡劣的山莊窩鋪,獲得更加均等的發展機會,從根本上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可以說,易地扶貧搬遷讓老年人更加幸福,年輕人更有希望,小朋友更加陽光。”馬雙喜總結說。

5年來,山西省的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綜合效益有效顯現,為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促進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總投資達到250億元,有力拉動了貧困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和相關產業發展,為城鄉經濟增長增添了新引擎。全省33.44萬人集中安置到城鎮,城鎮安置率達到71%,極大推進了城鎮化進程。“集中安置點靠近城鎮中心區、工業農業園區和美麗鄉村特色景區,有力促進了產城雙向融合,實現了新型城鎮化速度和質量的雙提升。”馬雙喜強調,“十三五”時期,山西省整體搬遷深度貧困自然村3365個,實現應拆盡拆、應復墾盡復墾。易地扶貧搬遷減輕了遷出地環境承載壓力,在一個戰場上同時打贏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治理兩場戰役。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的一系列舉措,有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難事的巨大優勢,走出了脫貧攻堅山西路徑。”馬雙喜表示,易地扶貧搬遷不僅是貧困群眾在地理位置上的遷移,而且是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建、城鄉格局的重構和社會關系的重塑。“從確定對象到開工建設,從搬遷入住到穩定脫貧,都在短短5年時間內完成。這期間,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強化頂層設計;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出臺優惠政策;各市縣創新思路,加快工程建設。山西省‘六環聯動’推進整村搬遷,保德縣委托代建、市場化運作等典型經驗在全國叫響,創造了搬遷建設‘山西速度’,書寫了脫貧攻堅‘山西篇章’。”

安置住房頒證率達99.6%,讓搬遷貧困群眾吃上“定心丸”

“回顧‘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山西省形成兩大亮點。”山西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張玉宏介紹,一是整村搬遷。解決深度貧困要有深度舉措,整村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辦法。山西省委、省政府通過召開全省促進深度貧困村整體搬遷有關現場推進會等一系列舉措,實現2020年底336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整體搬遷。二是風貌管控。201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強調,要重視集中安置點的外觀風貌設計,突出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鄉土風情、田園風光,絕不能建成排排坐的“兵營”。山西省扶貧辦組織省內最好的專家,通過四輪把關整改,將2018年的286個集中安置點打造成為脫貧攻堅標志性工程和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

“從一定意義上說,易地扶貧搬遷是對貧困地區群眾資源資產的重構,這包括搬遷安置新區和遷出舊村兩個方面。”山西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武耀文介紹,從搬遷安置新區看,易地扶貧搬遷給貧困群眾直接帶來財產性收益。“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蹚新路、下苦工、勇探索’的總體要求,在全國率先拿出了易地扶貧搬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的‘山西方案’,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出臺了省級專項政策的省份,在全國易地扶貧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中率先蹚出新路。”武耀文強調,截至2020年11月底,山西省建檔立卡搬遷貧困戶共發證11.5萬套,符合條件的安置住房頒證率達到99.6%,提前半年完成“應登盡登”任務,真正讓搬遷貧困群眾早日拿到“鐵證”,吃上“定心丸”。

“十四五”時期,重點解決“穩得住”問題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系統復雜的社會工程,住上好房子不等于過上好日子,搬遷群眾是容易發生規模性返貧的特殊群體,集中安置區是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的重點區域,抓好后續扶持工作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中之重。”張玉宏介紹,下一步,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鞏固脫貧成果強化搬遷后扶工作現場推進會精神,主動擔當擔責,敢于破解難題,出臺山西省《關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實施意見》。扎實推進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抓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農戶主動申請、部門信息比對、基層干部定期跟蹤回訪相結合的易返貧致貧人口發現和核查機制,通過集中摸排提高監測效率,通過建立風險臺賬分類制定幫扶預案,對出現臨時性困難的搬遷家庭及時給予重點幫扶。同時,在507個百人以上安置區已派駐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強化幫扶對象的動態管理。

二是促進安置區特色產業發展。協調配合農業農村、文化旅游等部門,推動安置區建設配套產業園區,發展特色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和家庭手工業等。堅持辦好扶貧車間,加快安置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創新創業。將安置區周邊特色產業發展項目納入“十四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用好銜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加快補齊后續產業不足這個短板。“十三五”解決的是“搬得出”的問題, “十四五”重點解決“穩得住”的問題。

三是分類開展持證培訓就業幫扶。對出不了門、離不了家、照顧老人孩子等特殊群體,就近就地優先安排在扶貧車間,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對年富力強、文化程度高、潛力大的搬遷勞動力有組織安排外出務工,同時大規模開展持證培訓,全面提升培訓率、持證率、就業率、增收率,讓更多的脫貧勞動力實現“一技在身、一證在手、一條致富路在腳下鋪就”。

四是撬動金融機構加大對后續扶持的信貸投入。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提供便捷服務。采用PPP、過橋貸款、利用地方債撬動金融資本等多種方式,支持搬遷安置區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扶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產業園區和生態林業扶貧項目建設。

五是提升安置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強化屬地管理,壓實遷入地主體責任,確保群眾享受便捷服務,不斷增強歸屬感;健全組織體系,全覆蓋建立黨組織,加快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綜合治理體系;注重教育引導,加強搬遷群眾培訓和感恩教育,結合當地居民風俗習慣,促進搬遷群眾逐步融入新社區。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