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生態環境保護6大核心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馮博 記者梁喜俊報道 6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內蒙古生態環境廳發布2020年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內蒙古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慧宇表示,2020年,內蒙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決策部署,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從嚴推進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工作,不斷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持續加大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執法力度,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全區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水平
2020年,全區139個國家及自治區級地表水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水質斷面(點位)占58.3%,劣Ⅴ類占13.7%,與2015年相比,Ⅰ~Ⅲ類水質比例上升13.8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下降10.8個百分點,全區水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52個國家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斷面(含 3 個湖庫)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占 69.2%,優于考核目標9.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占1.9%,優于考核目標1.9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5.7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3.9個百分點。
全區共 47個地下水考核點位,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通遼市、赤峰市、烏蘭察布市和烏海市 6個盟市,水質滿足《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要求。
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地市級為87.8%、旗縣級為61.2%,農村萬人千噸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59.5%。
二、全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增高
2020年,全區12盟市政府所在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0.8%,比上年上升1.2個百分點。
與上年相比,10個盟市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國家考核全區的10個盟市 PM2.5年均濃度較 2015年下降25%。
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與未達標盟市 PM2.5年均濃度下降比例兩項指標,均達到國家環保約束性考核要求。
三、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
2020年,全區監測35個采樣區136個國控土壤風險監控點,所有點位均達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要求,達標率為100%。
四、全區噪聲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2020年,全區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為65.0分貝,聲環境質量評價為好,較上年下降0.2分貝。全區城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52.4分貝,區域聲環境質量評價為較好,較上年下降0.2分貝。
五、全區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2020年,全區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于國家規定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值。
六、全區生態質量保持穩定
2020年,全區生態地面監測共有7個監測區 104個點位中,植被現狀優良點位數62個,占59.61%。與上年相比,26個點位植被質量變好,其他點位植被質量無明顯變化。
張慧宇表示,“十四五”時期,內蒙古生態環境廳將繼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監管,積極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決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凈,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