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山西: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2021-08-30 14:45 中國發展網
山西 農民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力補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崔志強報道 8月25日上午,山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場發布會,也是省農業農村廳專場發布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力補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主要舉措,近年來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特別是2019年機構改革之后,徹底改變了過去農田建設“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農業農村部門補舊賬,提標準,定制度,建新田。2019-2021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820萬畝,爭取各級財政投資114.75億元。截至目前,2019年231萬畝完成建設,正在驗收。2020年309萬畝,完成建設247萬畝;2021年280萬畝,正在立項審批。預計全面完成建設后,全省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2150萬畝,占永久性基本農田的37.3%。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配套,生產條件改善,地力水平提升,增產效益明顯。耕地地力提高0.5~1個等級,有效灌溉水利用率提高20%以上,畝均增產糧食50公斤以上。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構建高效運行的管理體制。從體制機制上實現了源頭整合,初步構建了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的“五統一”管理體系;二是拓寬多元化投入資金渠道。在爭取中央支持的基礎上,積極與協調財政部門,確保畝均投入標準不低于1500元。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形成的新增耕地和產能指標市場交易作為投資回報,引進社會資本建設高標準農田。山西大地環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100萬畝高標準農田,財政補助7.5億元,企業自籌18億元;三是強化農田建設管理制度建設。出臺《全省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配套制度,基本實現了規章制度覆蓋項目建設各環節,在項目設計、調整、監理、管護、竣工驗收等方面嚴格管理。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省委13710督辦清單和省政府重點工作中,通過案例推動、現場推動、督導推動、通報推動,壓實責任,追責問效,從而保障了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趙文志:品牌是農業市場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集中反映。十八大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工作,提出了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確立了“品牌立農”“品牌強農”的發展理念。農業農村部門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聯合有關部門,打出了一系列品牌建設組合拳,在全國叫響 “晉字號”農業品牌。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橋梁和紐帶,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省強化工作舉措,積極支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020年底,全省農民合作社達到9.6萬家,家庭農場6.3萬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00余家,在促進我省特優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圍繞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作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制定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意見,在20個縣開展整縣試點提升行動;制定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實施意見;制定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發展意見及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若干政策。十三五”以來,中央、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多億元,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改善生產條件,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建設冷鏈物流設施等;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進行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引進人才等。積極為各類經營主體量身打造金融產品,開展信貸直通車,較好地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二是強化示范引領。制定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評定和監測辦法,打造一批標桿。到2020年底,認定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8417個,省、市、縣三級示范家庭農場2111個,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70家。同時,加大監測力度,退出不合格的國家級、省級示范合作社871個;三是強化聯合合作。出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認定辦法和扶持措施,鼓勵各類主體開展聯合合作,做大做強做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全產業鏈服務。培育省級聯合體137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370個;四是強化服務帶動。推動社會化服務鏈條由產中耕、種、防、收生產環節向產前生產資料供應和產后農產品銷售延伸。全省從事農業生產托管的服務主體達到1323家,帶動托管面積超過1900萬畝,服務小農戶103萬戶,促進了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節本增效和綠色農業發展。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