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交投集團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提前半年建成通車
摘要: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縱跨天河區和白云區,起于華南快速路石門堂山隧道以北的夕陽大橋,終至現華南快速路金雞1號中橋北側,路線全長約2公里,按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單向4車道,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其中新建石門堂山隧道全長670米,入口和出口分別距離既有石門堂山隧道38米、41米,最大開挖面積為214平方米,凈跨度為17.9米,凈高度為11.3米,是國內首條緊鄰既有雙連拱隧道新建的超大跨度隧道。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楊正鋒、馬瑞萍、記者皮澤紅報道 9月16日,由廣州市財政投資、廣州交投集團建設管理的華南快速路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簡稱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建成通車,較工期計劃提前半年,將有效打通華南快速路石門堂山段交通瓶頸,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廣州市民出行的痛點問題。這一重要民生工程通車任務,是廣州交投集團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點事項。今年以來,在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廣州交投集團積極貫徹落實“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目標要求,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推動項目建設的實際行動,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持續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提前于中秋節前實現通車目標,為市民中秋、國慶假期出行再提速。
新建石門堂山隧道出口
實現擴容升級,打通交通動脈“中梗阻”
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縱跨天河區和白云區,起于華南快速路石門堂山隧道以北的夕陽大橋,終至現華南快速路金雞1號中橋北側,路線全長約2公里,按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單向4車道,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其中新建石門堂山隧道全長670米,入口和出口分別距離既有石門堂山隧道38米、41米,最大開挖面積為214平方米,凈跨度為17.9米,凈高度為11.3米,是國內首條緊鄰既有雙連拱隧道新建的超大跨度隧道。
該項目是華南快速路石門堂山段緩堵治理重點實施項目。據了解,華南快速路作為貫穿廣州主城區的南北主通道,在原石門堂山隧道處收攏變窄,由6車道變為4車道,成為交通瓶頸,極易發生擁堵,尤其節假日期間擁堵情況更為嚴重。為解決這一民生熱點問題,廣州市委、市政府積極謀劃建設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市交通運輸局重點推動項目實施,由廣州交投集團負責項目建設管理工作。項目建成后,原石門堂山隧道改為雙洞單向(北行)通行,與新建石門堂山隧道(南行)組成雙向8車道,通行容量大幅增加,從而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同時將有力增強主干道路功能,提升廣州市域內部聯通和對外輻射能力,進一步強化廣州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此外,由廣州交投集團負責建設管理的另一華南快速路石門堂山段改造項目——石門堂山隧道至春崗立交段增設出入口匝道工程已于今年清明節前建成通車,有效加強了華南快速路與天河區北部龍洞周邊市政道路路網銜接,并發揮疏解車輛擁堵的通道作用,強化了市域高快速路網的服務能力。
堅持學史力行,激發項目建設新動能
廣州交投集團把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推動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堅持學史力行,積極主動作為,通過設立大道先鋒黨員示范崗、成立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與施工單位中鐵隧道局集團、公路工程集團開展聯學共建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凝聚參建各方力量,順利克服六級高邊坡、人工挖孔樁、高填方路基和臨近既有隧道爆破施工等技術難題,以及疫情防控、雨季汛期等不利影響,力促項目加快進度、早日建成,盡早滿足市民美好交通出行需要。
項目建設過程中,廣州交投集團石門堂隧道項目部優化施工方案,將新建隧道由原南側單向施工調整為南北雙向同步施工,并加大工料機等資源投入,實現施工效率倍增,極大縮短了建設工期??紤]到項目高填方路基段交叉施工多、作業面狹小,在不到30畝的范圍內需要遷改2條10kV高壓電纜、修筑200余米涵洞、填筑33米高填方,同時要保證一條6米寬的施工便道暢通,集團著力優化施工組織,確?,F場有序作業、工序高效銜接,按下項目建設“加速鍵”,高質量完成該節點工程建設。
強化政企聯動,構建協同作戰大平臺
在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建設過程中,市交通運輸局積極幫助企業紓困解難。面對工期提前帶來的建設資金壓力,市交通運輸局積極協調市發展改革委,爭取財政資金向重點民生工程傾斜,保障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為破解“卡脖子”的征拆難題,大力協調屬地政府先行交付新建隧道南側洞口用地,協調華南快速路業主支持配合項目建設,為項目加速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針對制約項目建設的高壓管線遷改難題,廣州交投集團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通過與街道黨委開展支部共建等方式,凝聚攻堅克難合力,發揮街道橋梁紐帶作用,爭取當地居民、土地承租企業支持,在工程許可批復后僅用時一個多月就獲得全部塔基用地。此外,電纜遷改施工恰逢用電高峰期和高考期間,集團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創新思路、真抓實干,積極與地方政府、供電部門、居民等溝通,并協助供電局調配備用電源,滿足停電期民商用電需求,于夾縫中覓良機,終于鎖定唯一的停電窗口期,順利完成遷改任務,為項目提前建成奠定堅實基礎。
優化技術方案,筑牢隧道施工安全關
作為國內首條緊鄰既有雙連拱隧道新建的超大跨度隧道,石門堂山新建隧道穿越復雜地質,巖石穩定性差,施工風險較大,且爆破施工可能造成既有隧道襯砌開裂、剝落甚至塌落等危及行車安全的意外事故發生。
廣州交投集團石門堂隧道項目部緊盯風險源頭,在隧道施工現場配置集視頻監控系統、隧道人員定位系統、AI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為一體的信息綜合監控中心,以信息化、智慧化、集成化管理手段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能。同時,為最大限度降低爆破施工對既有隧道的影響,集團深入優化設計方案,施工全程進行爆破振動監測,并科學分析不同振速下既有隧道安全系數,經過多次實驗和對比,選定最優方案,防止對既有隧道造成損壞。此外,集團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減少爆破震動,如在周邊設減振孔、分塊多次爆破、縮短爆破進尺、掏槽眼位置設大直徑中空眼,嚴格控制單段爆破掘進的裝藥規模以及爆破震速等,避免爆破造成巖土松動等后果,確保既有隧道運營安全。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