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積極推動南方區域綠色電力交易試點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摘要:首個交易日,南方區域共有30家市場主體,成交綠色電力9.1億千瓦時。其中,風電、光伏分別為3.0億千瓦時、6.1億千瓦時,體現環境價值的交易價格在風電、光伏現價基礎上平均提高了2.7分/千瓦時。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皮澤紅報道 9月7日,全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廣州電力交易中心聯合南方區域各省級電力交易中心組織開展南方區域首批省間和省內綠色電力交易。
首個交易日,南方區域共有30家市場主體,成交綠色電力9.1億千瓦時。其中,風電、光伏分別為3.0億千瓦時、6.1億千瓦時,體現環境價值的交易價格在風電、光伏現價基礎上平均提高了2.7分/千瓦時。
在當日的啟動儀式上,廣州電力交易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勉榮具體介紹了南方區域綠色電力交易試點的有關情況。他表示,按照國家發改委的統籌部署,在南網公司的組織協調下,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立足南方區域市場實際,試點建立綠色電力交易機制,推動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促進綠色能源快速發展。
南方區域開展綠色電力交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張勉榮介紹,從南方區域看,電力用戶對獲得綠色電力、滿足綠色用能認證的需求強烈,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制藥、食品健康企業以及部分外向型企業認購綠色電力積極性高漲。同時,南方區域具備開展綠色電力交易的綠色電力資源和市場的基礎條件,一是新能源入市占比高。南方區域風電、光伏企業580家,截至2021年6月,已入市239家,占比超40%;二是南方區域電網堅強可靠。已建設“八交十一直”西電東送主通道,送電能力達5800萬千瓦,年送電量超過2300億千瓦時;三是可再生能源交易起步早、規模大。南方區域的市場化交易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省間占比84%、省內為29%。地方政府積極主動推進風、光新能源入市。廣東在2021年已經探索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交易機制,云南已開展枯平期風光發電進入市場,與水電同臺競價。
南方區域綠色電力交易試點組織準備充分
張勉榮還介紹了南方區域綠色電力交易試點組織準備情況。一是廣泛調研、試點推進:組織3輪南方區域全范圍綠色電力交易摸底,最終圈定11家發電企業、12家售電公司、16家電力大用戶參與試點工作;二是合規組織、規則先行: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指導下,6月發文就試點工作方案廣泛征求市場主體意見,各單位都給予積極的反饋;三是三個優先、積極引導:在交易組織方面體現優先組織、優先執行、優先結算,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綠電交易;四是上下銜接、可認證、可溯源:在綠色用能認證方面,廣州交易中心對接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中心,建立綠電全周期認證、追溯、核實機制,提供查證服務,實現全國互認,推動國際接軌。
首次綠色電力交易具有鮮明的南方特點
張勉榮指出,本次綠色電力交易具有鮮明的南方特點:一是市場反響熱烈,從用戶行業看,覆蓋了互聯網、化工、能源、食品、生物、農牧、林業等7大行業;從用戶類型看,涵蓋了大型跨國公司、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等不同類型;二是交易品種長短結合。交易時可簽訂今年后續月份電量,同時鼓勵簽訂未來5-20年長期合同。騰訊、萬國數據、巴斯夫等企業都具有大量、長期的綠電消費需求;三是全區域廣泛參與。本次將同步組織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省區內的綠電交易,以及貴州送廣東的跨區跨省綠電交易,實現了南方區域市場的統一運作,高效協同。
張勉榮特別強調,截止目前,南方區域已投產的風光平價項目較少,本次參與交易的發電企業絕大多數主動承諾放棄補貼,體現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熱情。
南方區域已經具備開展綠色電力交易條件
張勉榮表示,在組織保障方面,電網企業、電力調度機構、電力交易機構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多措并舉保障綠電交易。電網企業持續優化報裝、計量、抄表服務,落實保障收購政策。電力交易機構根據市場培育的需要,減、免綠電交易服務費,推出APP多渠道服務,推出綠色電力套餐,開展綠電消費宣傳,組織專題培訓,為綠電市場主體提供便捷服務。電力調度機構合理安排電網運行,確保綠電交易優先執行。
在技術保障方面,基于南方區域統一電力交易平臺,增加建設綠色電力交易系統,與電能量交易系統高效集成,實現綠電交易“統一管理、同步交易、信息共享、統一查證”,為綠色電力交易提供技術支撐。
展望未來,張勉榮指出,下一步,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將協同南方五省區電力機構,共同推出綠色、低碳、環保的電力套餐,不斷完善綠色用能認證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蓬勃發展的新動力,更好地東西部省區協調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盡快實現。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