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廣州:提升信用監管水平 打造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

2021-09-02 11:04 中國發展網
廣州 市場體系

摘要:積極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圍繞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類監管、事后聯合獎懲,著力構建以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為核心,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包容審慎監管為補充,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監管機制,在社會誠信、商務誠信領域和新經濟領域全面推動全流程信用監管,實現讓守信者“降成本,減壓力”,讓失信者“付代價、增壓力”。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穗發宣  記者皮澤紅報道    廣州市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廣泛開展信用惠企服務,扎實以信用助企紓困減負解難,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動力,為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積極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圍繞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類監管、事后聯合獎懲,著力構建以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為核心,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包容審慎監管為補充,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監管機制,在社會誠信、商務誠信領域和新經濟領域全面推動全流程信用監管,實現讓守信者“降成本,減壓力”,讓失信者“付代價、增壓力”。

一、以信用承諾助力“放管服”改革

建立完善信用承諾制度,加強承諾信息歸集和公示應用,累計歸集并主動在“信用廣州”網公示各類信用承諾近600萬份,在市場準入、資質審核、用地審批、行業自律等環節建立信用承諾機制,扎實以承諾推進減材料、縮環節、強約束。市住建部門加強告知承諾制應用,將施工許可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4個工作日縮減為3個工作日,其中既有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縮減為2個工作日。市國土規劃部門對臨時用地審批、建設工程規劃類許可證核發、建筑工程設計方案審查及調整、不動產登記等業務實施告知承諾制,支持總投資112億元的維信諾(廣州)全柔AMOLED模塊生產線,以告知承諾方式取得臨時用地審批、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實現項目“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試產”。廣州開發區持續推進“承諾制信任審批”改革,率先在全國推出“秒批”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實施承諾制信任審批事項全流程管理,將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提交的資料減至最少1 份。

二、以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提升監管效能

統籌推動各行業主管部門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并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目前已在全市116個細分領域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率先開展并圓滿完成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國家試點,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對企業信用風險進行自動分類,從監管頻率、“雙隨機、一公開”、行政處罰幅度等方面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有效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在2020年5月對判定為高風險企業開展的“雙隨機、一公開”專項抽查過程中,問題發現率達93%。在食品藥品領域實施A、B、C、D四級監管,對90家高風險化妝品生產企業開展質量管理規范飛行檢查。在全國率先建立建筑市場誠信評價體系,對承包、監理、造價咨詢等13980余家企業實施針對性監管措施。對道路運輸、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交通建設工程等領域2389 家企業開展信用評價,加大差級企業的檢查力度。建立健全環保信用評價體系,實施紅、黃、藍、綠四色監管,落實差別化水價、污水處理費等政策,對環境信用評價等級最高的綠牌企業,在行政許可、環保專項資金補貼、環保科技項目立項等方面給予便利;對等級最低的紅牌企業,采取責令整改、從嚴審查行政許可、加大執法檢查頻次等措施。

三、以信用修復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將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納入市公共服務事項,推動企業行政處罰信息在“信用中國”網站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協同修復,累計完成涉企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約2.8萬條,有力支持市場主體信用重塑,保障健康有序發展。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辟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綠色通道,最快20分鐘為某外向型出口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及時消除了企業防疫醫療產品出口障礙。研發上線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用修復微信小程序,為企業提供全程網辦“零跑腿”服務,累計7.8萬余家市場主體通過微信小程序申請移出業務。積極引導嚴重失信企業及時履行法定義務、修復信用記錄、退出黑名單,2020年“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退出10787宗,“海關失信企業名單”退出305家,“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名單”退出495家,調整環境評價信用等級155家。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