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債券有望擴大中國綠色債券市場
摘要:中國可考慮發行主權綠色債券。截至2020年12月,已有22個國家政府發行了總計960億美元的主權綠色、社會和可持續發展債券。主權綠色債券的興起是為了支持本地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在報告中列舉若干需要關注的領域,以供讀者了解中國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綠色金融市場之一的發展,并為其進一步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轉型金融得到重點關注。近年來,中國的綠色債務工具領域出現了令人矚目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政府支持機構和企業與境內外投資者合作,為能夠對環境和氣候產生積極影響的項目和資產提供融資。然而,大型排放企業仍然普遍缺席,這為市場提供了幫助其實現可持續轉型的機會。為了填補這一空白,對于那些不符合綠色債券標準和市場標準但與正在向脫碳商業模式轉型的發行人,尤其是針對高碳排放行業,可以引入“轉型債券”概念和標簽。
中國可考慮發行主權綠色債券。截至2020年12月,已有22個國家政府發行了總計960億美元的主權綠色、社會和可持續發展債券。主權綠色債券的興起是為了支持本地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主權發行人可以為其他類型發行人樹立榜樣。它們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安全、高流動性的投資機會,并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和碳中和目標等更為宏大的戰略計劃助力。
碳中和債券有望擴大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并使中國的綠色定義和國際標準進一步接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于2021年3月發布通知,推出碳中和債券機制,旨在進一步支持低碳轉型和綠色增長。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分析,帶有碳中和標簽的債券更符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綠色定義。預計碳中和債券將在2021年推動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并獲得更多國際投資者的關注。
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推動轉型金融。2021年4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在銀行間市場推出創新債務資本市場工具“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LB)”,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拓寬融資渠道。
推進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化。一是建立統一的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中債-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建議鼓勵發行人按照綠債指標體系進行披露,建立統一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制度。
二是構建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平臺,推進綠色債券數據庫應用。環境效益信息披露以綠色債券發行人為主,中介機構為輔。發行人主要負責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數據填報,中介機構主要對發行人環境效益信息填報工作進行輔導。
提高發行人環境效益信息披露的積極性。一是對符合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的債券,制定差異化的監管和激勵政策。建議在宏觀審慎評估(MPA)指標體系中,增設綠色債券發行、投資和承攬承銷等指標及其分值,鼓勵金融機構更多參與和綠色債券相關的業務。對金融機構持有的綠色債券,建議在風險權重、資本占用等監管指標上給予特殊的靈活性。
二是對符合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的綠色債券,探索進行沙箱實驗。探索提高評級結果等信息的公允性機制。鼓勵運用證券化手段,對綠色企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放開發行規模限制,發揮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合力。
三是對符合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的債券,發行不設評級門檻,并優先審批。建議簡化綠色債券發行的審批程序,對綠色債券優先審批。對于優質綠色債券發行人,在后續發行過程中設立綠色通道,無需再次審批,鼓勵直接發行。
四是對符合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的債券,推動跨境交易。允許“實質綠”債券在盧森堡、新加坡等國際交易所進行境外交易,在中央結算公司辦理結算。允許境外投資者以綠色債券作為質押品進行回購交易,并考慮簽署全球回購主協議(GMRA)。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邵鵬璐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