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研討會:“五力”模型將促低碳發展新考量
摘要:“以‘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推動碳中和工作部署為基本指導思想,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旨在系統評估各地區推進2060年前碳中和的實施基礎、發展條件與工作部署情況。”他說,進而把握各地碳中和發展進程,助推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整體協同與綜合推進。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 張素)“在我國區域資源稟賦與發展階段存在明顯差異的背景下,碳中和事業的推進必須統籌地區碳減排目標與階段性任務。”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12日受訪時說。
全國首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研討會于11日在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成功召開。孫傳旺介紹,“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是以指數評價模型為基礎,開發構建的一套客觀、系統、全面、綜合、動態的碳中和評價體系,涵蓋經濟發展、產業特征、能源結構、技術創新、金融財稅、環境質量、生態治理、政策輿情等經濟社會轉型的各方面指標。
“以‘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推動碳中和工作部署為基本指導思想,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旨在系統評估各地區推進2060年前碳中和的實施基礎、發展條件與工作部署情況。”他說,進而把握各地碳中和發展進程,助推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整體協同與綜合推進。
具體來說,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以“五力”驅動模型為基本框架,將地區碳中和發展力結構化分解為成長力、轉型力、競爭力、協調力和持續力,并結合地方政府的碳中和政策輿情分析等輔助指標,形成一套“五+N”的體系。
多位專家學者對碳中和發展力指數進行研討和論證。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指出,在各地減排任務趨緊的情況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創新價值,有利于為地方政府部署雙碳工作提供價值參考。
“未來,指數可以進一步融合碳中和發展進程中的深層次結構性、技術性與替代性問題,綜合考慮地方政府實施碳中和的責任、能力和潛力。”張希良在研討會上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認為,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的關鍵在于靠數據說話,要借助背后的數據依托將指數研究的科學性做扎實。
“碳中和發展能力實際上是經濟社會系統發展的韌性問題,將衡量地區綜合發展的‘五力’指標與韌性指數共同納入評估體系,是豐富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內涵的重要考量。”他說。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的“五力”分項指標不僅有助于從各方面評價各地碳中和發展進程,還可能提升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孫傳旺表示,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的研究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正處于研討修正、分析驗證階段,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指數核算結果。
責任編輯:呂婭丹
(原標題: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研討會:“五力”模型將促低碳發展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