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大國重器 亮中國名片 ——踐行“三個轉變”,中鐵工業打造世界品牌
摘要:八年來,作為“中國品牌日”的發源地,中鐵工業始終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入踐行“三個轉變”,堅持胸懷“國之大者”,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創新研制盾構機、架橋機、鋼橋梁、道岔等一批“大國重器”,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產品和服務遍及法國、意大利、德國、瑞典、美國等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了 “中國盾構”“中國架橋機”“中國鋼橋”“中國道岔”等一張張靚麗的“中國品牌名片”。
第六個“中國品牌日”到來之際,一場別開生面的“云驗收”在中國中鐵工業旗下中鐵裝備天津生產基地舉行。來自萬里之外的葡萄牙客戶通過視頻連線對中鐵裝備研制的盾構機進行了順利驗收,標志著中國盾構機首次出口葡萄牙,成為中國高端制造品牌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時間倒轉回八年前。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鐵裝備集團,作出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2017年4月,國務院批準將每年的5月10日確定為“中國品牌日”。
八年來,作為“中國品牌日”的發源地,中鐵工業始終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入踐行“三個轉變”,堅持胸懷“國之大者”,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創新研制盾構機、架橋機、鋼橋梁、道岔等一批“大國重器”,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產品和服務遍及法國、意大利、德國、瑞典、美國等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了 “中國盾構”“中國架橋機”“中國鋼橋”“中國道岔”等一張張靚麗的“中國品牌名片”。
堅持創新驅動 鼎力“中國創造”
4月26日,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梅隴特大橋完成10跨作業,標志著中鐵工業旗下中鐵科工研制的世界首臺樁梁一體智能造橋機“共工號”成功投入使用,實現了工廠化預制、精益化管理、模塊化拼裝、智能化架設的新型橋梁建造模式,引領橋梁建造技術進入3.0時代。
“共工號”實現了引孔、打樁、架梁、拼裝橋墩全套“空中”作業,與傳統單跨橋梁施工相比,不僅可提高效率3倍以上,降低搭設、拆除等建造成本,而且極大降低施工揚塵和噪音對保護區鳥兒的驚擾,避免了對保護區植被和環境的破壞。目前已申請8項國家發明專利,給橋梁建造技術帶來變革。
一系列的標志性的“中國創造”背后,離不開創新驅動。
中鐵工業具有創新發展的光榮傳統,始終保持著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鐵工業參建了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青藏鐵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先后榮獲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鐵工業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努力推進原始創新重大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快形成完整的創新鏈和產業鏈。中鐵工業承擔的國家“973”計劃順利結題、重大專項順利啟動、極端裝備研制快速推進、國產盾構用上“中國芯”,中鐵科工、中鐵裝備入選“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完成了“一中心、三示范”智能制造項目建設,為數智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中鐵工業勇于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取得了大量原創性突破,國產首臺高原高寒大直徑TBM“雪域先鋒號”、世界最大噸位1800噸級架橋機“越海號”、世界首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道岔等一大批具有重大意義的創新產品問世。
科技創新提升了品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管理創新則進一步培育了適于品牌發展的良好生態。近年來,中鐵工業強化管理創新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激發創新意識、鼓勵創新思想和行為的制度體系,破除束縛管理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支撐創新發展的現代治理體系,為企業在市場經營、人才引進、品牌建設等方面創造了有利條件。中鐵工業積極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勇當“開路先鋒”,推進中鐵裝備科改示范行動、中鐵工服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進數智升級戰略,依托中鐵工業數據池建立了公司基礎數據的管理模式。中鐵工業立足創新引領企業發展,注重科技獎勵和知識產權開發工作,榮獲中國工業大獎2項,兩度榮獲中國專利最高獎——中國專利金獎。
堅持品質為本 共鑄“中國質量”
2021年9月16日,在中國質量(杭州)大會上頒發了第四屆中國質量獎,中鐵裝備獲得中國質量領域最高獎——中國質量獎,成為中國隧道掘進機行業首家獲得此獎項的企業。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企業而言,提升供給質量不僅在鍛造品牌,更是在助力發展。
產品質量是品牌贏得市場的關鍵。中鐵工業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企業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公司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增加優質供給,持續提升供給能力和水平。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從質量文化、質量控制能力、質量制度建設入手,大力倡導“產品是人品、質量是道德”的品質觀,全面推行制造車間6S管理、生產計劃控制和目標管理;加強產品質量控制,重點抓“問題歸零(FDARS)”理念在整個產品設計制造環節的宣貫和實施。中鐵工業4項主營業務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橋梁用鋼鐵結構、道岔、架橋機等全部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
提高發展質量是實施品牌戰略的重要抓手。中鐵工業高度重視經濟運行質量提升,持續加強資金集中,降低公司有息負債,不斷完善以提升投入產出效率、突出上市公司貢獻度為核心的業績考核機制。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運用多種金融工具發行永續債、開展資產證券化,實現資金籌集與資產結構優化,推動企業做優做強。近年來,中鐵工業健全完善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堅持價值貢獻導向,構建了“大合規”管理體系,依法治企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自2017年上市以來,企業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等主要指標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堅持價值導向 打造“中國品牌”
4月19日,國際焊接學會(IIW)發出通知,由中鐵工業旗下中鐵山橋、中鐵寶橋等單位參建的港珠澳大橋榮獲國際焊接學會“Ugo Guerrera Prize”獎。“Ugo Guerrera Prize”獎是國際焊接最高獎項,本次港珠澳大橋項目是繼2010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之后,我國再次獲得國際焊接最高獎項。
在推動中國發展的同時,“中國品牌”也造福世界。
截至目前,中鐵工業累計制造鋼橋5000余座,世界排名前100座大橋中占有率超30%,參建的孟加拉帕德瑪大橋、瑞典“金橋”、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等一批橋梁讓“中國鋼橋”品牌在國際橋梁屆熠熠生輝。在參建的美國韋拉扎諾海峽大橋項目中,紐約大都會運輸署官員給予充分肯定:“中國企業在制造橋梁組件領域已然是‘專家級’的了。”
做強大國品牌,中鐵工業努力擦亮鮮明的“中國名片”。
基于工業企業實際,開展精準有效傳播。作為“中國品牌日發源地”,中鐵工業在中央企業內率先成立品牌中心,確定了品牌建設的基本思路、發展舉措。連續舉辦中國品牌戰略論壇,參加國家發改委組織的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組織開展鐵路建設極端裝備技術交流會暨芯片發布會等高端論壇,舉辦中國新型軌道交通創新發展大會,全面展示了中鐵工業產品和技術實力;積極參加寶馬國際工程機械展、上海進博會、重慶西洽會等國內外知名展會超過130場次,企業品牌形象得到全方位展示。根據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的品牌價值評價,中鐵工業2021年品牌價值達到99.73億元、品牌強度為927,再創新高。
提升品牌國際化傳播水平,更好傳遞品牌正能量。中鐵工業加快海外商標布局,加強國際目標市場商標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研究,開展高水平品牌并購探索。中鐵裝備收購德國Wirth知識產業和品牌使用權,在海外推行“中鐵裝備•Wirth”雙品牌戰略,企業海外新簽合同額逐年大幅遞增,隧道掘進機業務進入法國、意大利、波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30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中鐵工業積極參建了中老鐵路、孟加拉帕德瑪大橋、印尼雅萬高鐵等重點海外工程,堅持用本地語言和本土視角,在海外經營中有意識地開展屬地化公益活動,助力海外疫情防控。海外民生工程瑞典“金橋”受到140余家外媒聚焦,標志著中國鋼橋梁再次贏得世界贊譽,該案例也獲得“中國企業國際形象建設優秀案例”。
履行社會責任,樹立值得信賴的央企品牌形象。多年來,中鐵工業堅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雙碳”戰略等方面持續發力,建設美麗中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架起文化融通、民心相通的橋梁和紐帶,持續塑造全球品牌形象。上市以來,中鐵工業每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社會責任建設在2020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峰會上被評選為“社會責任傳播優秀案例”。
初心一如來時路,山高路遠再啟程。肩負歷史重任,保持創新沖動,堅定創新自信,爭當重要科技領域的領跑者、前沿領域的開拓者,掌握更多的關鍵核心技術,中鐵工業必將打造更多凝聚中國創造、體現中國質量、代表中國品牌的大國重器,成為一張世界矚目的“中國品牌名片”。
責任編輯:甄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