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科技創新助推秸稈高值化利用,或將重塑鄉村產業體系

2022-08-05 14:34 中國發展網
雙碳 秸稈綜合利用

摘要:8月4日,“雙碳背景下秸稈高值化利用先進技術成果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成靜報道 8月4日,“雙碳背景下秸稈高值化利用先進技術成果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原司長任樹本、原農業部中國農村雜志社黨委書記兼社長李文學、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安徽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杰等出席本次發布會。

1605409823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指出,大力發展秸稈高值化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要抓住雙碳目標所帶來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性機遇,特別應重點關注生物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通過生物基替代化石基材料,能從根本上實現本質減排和固碳,這是綠色低碳產業的重要技術發展方向。本次成果發布會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變廢為寶實現高值化利用的領先技術進行主題交流,為循環經濟助力降碳的新路徑和減少白色污染的代塑新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原司長任樹本在主旨演講中強調,秸稈的原料化利用是農業生態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也是實現秸稈高值化利用的重要保證。將源源不斷的秸稈資源轉化為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可有效實現工農復合型產業,拓展農業產業鏈,增加就業機會和農民收入。特別是在雙碳背景下,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產過程對于提升企業的碳匯價值,為下游生物基制品改善碳足跡數值,實現產品減碳甚至實現產品碳中和創造了新的市場機遇。

安徽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杰在成果發布環節指出,豐原集團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成功研發了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生產秸稈混合糖聯產黃腐酸高效有機肥技術,使用混合糖為原料,利用特殊馴化的菌種、生物發酵技術、提取純化技術、合成聚合技術、精餾技術等加工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使用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實現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與轉化,變石油煤炭的“黑金經濟"為生物質原料的“綠金經濟”,以工業的方式推動農業發展。此外,聯產的黃腐酸高效有機肥可以全部還田,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機質、有利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利于黑土地保護,減少使用化學肥料,大幅減少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未來利用毎年產生的8-9億噸秸稈,以分布式鄉鎮糖廠的模式,在鄉鎮建立混合糖和有機肥加工廠,以年產3萬噸混合糖聯產4.5萬噸黃腐酸高效有機肥為模塊建設,為美好鄉村、美好鄉鎮、農民增收、農民就業創造條件,變廢為寶,找回農業生產的另一半。

883003583

此外,原農業部中國農村雜志社黨委書記兼社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李文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環發所研究員姚宗路,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叢宏斌,農業農村部農膜污染防控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家磊等專家從政策、產業、技術發展和地膜等產品應用方面作了主旨演講,并提出產業發展意見和建議。

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現代農業綠色發展和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迫切需要加強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農村生活垃圾等農林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撿回另一半農業,而理念創新是撿回另一半農業的根本前提。農業農村是綠色能源的大產業大基地,農業是生物質能的最大生產基地,生物質能有其他能源不可比擬的優勢。每一棵農作物都是一臺綠色能源生產機器,農業生物質能具備綠色、低碳、可持續利用等優勢和特點。發揮農業農村生物質資源優勢,就地取材、就地建廠、就地轉化、就地利用,既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又有利于減輕建大廠的投資壓力;既有利于解決綜合利用農業生物質資源,又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既有利于發展農村能源新產業新業態,又有利于擴大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

1314174157

據悉,本次發布會以北京主會場+其他分會場的方式成功舉辦,安徽省蚌埠市副市長潘君齊,安徽省固鎮縣縣委常委、副縣長王敬,河南省蘭考縣正縣級干部房會斌,遼寧省鐵嶺市清河區原區委書記梁德文,中科院創新研究院、四川雄飛集團、黑龍江伊春森工集團等有關單位在各地分會場線上參加了發布會。

此次活動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安徽豐原集團協辦,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農業農村與生態專業委員會承辦,發布會還得到了農業農村部農業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膜污染防控重點實驗室、中國標準化協會綠色低碳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雙碳專項基金等有關單位的支持。

當前,農業資源高度消耗的經營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種養業綠色生產和低碳加工技術相對落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保證和迫切要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大力發展秸稈高值利用技術,構建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的鄉村產業格局,形成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產業布局與生產生活條件相協調,有利于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責任編輯:成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