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在京成立
摘要:“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在京成立,將通過技術賦能、智庫服務、金融助力、品牌強國四大行動,進一步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8月30日,數字產業集群專題研討會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在京召開。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創新與綠色發展專委會共同發起的“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正式成立。據介紹,“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旨在搭建“官、產、學、研、資、媒”等多方高端資源服務平臺,通過技術賦能、智庫服務、金融助力、品牌強國四大行動,進一步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在論壇上發言
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在同日舉辦的數字產業集群專題研討會上,業內權威專家和頭部企業就如何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加快數字產業集群等問題深入討論,并提出需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發展,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發展勢頭強勁 數實融合潛力巨大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在發言中提出,當前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帶動科技應用百花齊放,數字產業蓬勃發展,解決方案層出不窮,行業發展備受關注,創新技術與創新企業異彩紛呈,展現了數字創新無窮的魅力。目前,中國是全球最為活躍和最具潛力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文化體之一,正在加速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數字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良性發展與切實應用需要各行各業共同努力。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創新與綠色發展專委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秘書長吳金希在論壇上發言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創新與綠色發展專委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秘書長吳金希認為,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體現了數實融合的本質和精髓。做好數實融合這篇大文章,要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要加快創新,加快產業融合,提升中國專利、中國創新、中國標準影響力。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具備制度和人才、數據和市場、龍頭企業、產業體系等優勢。”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委員會資深專家、中非發展基金原總裁石紀楊說,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數字消費市場,產生了海量數據資源,且各種數字應用滲透率都位于世界前列,一方面有利于數字經濟充分發揮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促進技術產品迭代和應用場景的多樣化,以滿足消費者獨特且多變的需求。未來要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數字產品與技術供給能力;支持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也將產生大量數據。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所黨委副書記、教授戎珂認為,應該考慮數據的層級維度與交易模式,打造多層次、多樣化的數據市場體系。數據的市場體系應該包括三個層級,第一級是建立數據資源市場,第二級是建立數據要素市場,第三級是建立數據產品與服務市場。在交易模式上,除了以場內交易所為典型代表的集中交易模式外,還需要建立分布式場外交易模式。
有效統籌資源 發展數字產業集群
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是重要領域。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陳全生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發展數字產業集群。“建立和發展數字產業集群的最佳途徑就是讓一批現有的互聯網公司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利用算力、算法轉型升級,成為挖掘數字‘鉆石礦’的‘掘進機’,成為挺進‘數字藍海’的‘巡洋艦’,成為數字經濟中的市場主體。”陳全生說。
“數字化產業帶是增強產業韌性與活力的重要支撐。”阿里研究院數字經濟中心主任安琳說,數字化產業帶是數字經濟發展下出現的一種新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數字化產業帶發展具有良好機遇,制造業的強勁發展筑牢了產業帶的底座,不斷創新發展的電子商務是數字化產業帶的重要驅動力。
安琳建議,穩妥有序發展平臺經濟和產業互聯網。進一步加速線上企業集聚,穩步推進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打造平臺型組織。依托數字化產業帶培育發展數字化產業集群,實現線上指導線下。完善數字化產業帶標準,加強政策支持和生態打造,建立審慎監管和開放發展環境。
專家也指出,數實融合中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認為,行業間、地區間、企業間發展不平衡,存在數字鴻溝;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有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顧慮;數據資源共享、傳輸、處理存在挑戰等,都制約著數實融合發展。
洪勇建議,一是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二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進行業標準制定,設立公共服務平臺和經驗交流平臺,讓更多企業都可以享受服務,溝通交流經驗;三是強化國際合作,建立重點項目合作機制,開展國際合作應用示范,探索跨境數據流動規則;四是提升人才隊伍水平,優化差異化培訓體系,大力推動產學研合作,推進國內外人才流動便利化。
關注市場主體 更好推動數字化轉型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數實融合中企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數字經濟的蓬勃高速發展正在加快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中小企業是數字經濟的主力軍和主戰場。”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周平軍認為,數字經濟能否邁出實質性步伐、取得突破性進展,關鍵是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從上到下,層層推進,綜合施策。相信隨著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周平軍在論壇上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認為,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過程中,有三類對象需要關注:一是企業,這是傳統的觀察對象、分析對象;二是消費者家庭,不可能脫離家庭去談論數字經濟的發展;三是個體工商戶。“當前,我們對市場主體的研究,特別是對個體工商戶的研究遠遠不夠。今后不管是討論數字經濟還是實體經濟,要把個體工商戶納入其中。個體工商戶大多是小型服務業,和數字經濟之間的關聯、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聯非常密切。”高培勇說。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