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普華永道亮相首屆全球數貿會,分享國內重點地區數字貿易成果

2022-12-12 16:29 中國發展網
普華永道 數字貿易

摘要:報告分析總結了浙江、上海、北京、廣東四地數字貿易發展的特點和舉措,希望為地方政府在構筑數字貿易發展環境和出臺產業政策方面提供參考。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12月12日,普華永道亮相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并于“國際數字服務與數字產品交易論壇”上發布重要研究成果——《加快推動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報告。報告通過總結全球及中國的數字貿易發展趨勢,提出構筑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框架的建設性意見,并分享國內重點地區在領域內的成果。

在世界銀行今年公布的最新宜商環境評估體系中,數字貿易與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在重要性上已經提升至同一高度。世界貿易組織(WTO)指出,到2030年,數字技術將累計使全球貿易增加34%;發展中國家利用數字技術發展,貿易份額能從2015年的46%上升到2030年的57%。

全球可數字化服務貿易不僅增長迅速,在疫情給傳統服務貿易帶來沖擊的大背景下,依然表現出較強韌性。疫情全球爆發的2020年,數字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高達61.2%,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值。疫情加速了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和新興數字服務產業發展,例如,金融、保險、教育等正加速由線下轉到線上,在線辦公、短視頻、云計算等新興數字服務產業獲得了發展機遇。

從競爭格局來看,全球數字貿易集中度較高,自2014年至2020年,前十大經濟體的進出口量占比都超過50%。中國在電信計算機領域從2015年排名第七上升至2020年的第三名,占比9%;在知識產權領域,首次進入世界前十大出口國,排名第九。

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主管合伙人張立鈞表示,全球正加速邁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成為引領服務貿易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以數字貿易為核心的全球貿易競爭格局正在重塑,貿易價值鏈分工正在調整,數字貿易規則主導權爭奪日益激烈。加快推進以數字貿易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將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級、形成新的國際競爭能力體系。

“中國應以多元統籌的思維來布局數字貿易的發展,要研究好數字貿易的國際規則,規劃好數字貿易的發展內容,做好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布局。”張立鈞說。

中國數字貿易進出口規模在過去十年內總體呈現穩步增長趨勢。2020年內地可數字化服務貿易的規模在105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名中位列第五,十年來首次躋身前五,成為前五強中唯一的一個發展中經濟體。然而,從占服務貿易的比重來看,中國可數字化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比重雖然自2015年起穩步提升,但2020年的占比(44%)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2%),這意味著我國在可數字化服務貿易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普華永道基于在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領域的多年研究和豐富項目經驗,從國際規則、內容與生態、營商環境,服務與治理四個維度出發,提出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框架,助力達成對標國際,進一步提升貿易能級的愿景。

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咨詢主管合伙人于勃表示,對標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如RCEP和DEPA),是開展國際間數字貿易開放合作的基礎;立足區域定位與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核心產業,促進貿易與產業融合發展,是框架的核心目標;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服務與治理并重是框架的有力支撐。

報告同時分析總結了浙江、上海、北京、廣東四地數字貿易發展的特點和舉措,希望為地方政府在構筑數字貿易發展環境和出臺產業政策方面提供參考。

其中北京借助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致力于在數據交易領域形成全國示范。在國際規則方面,北京主要在跨境數據流動、網絡安全方面做出探索。例如,《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加強跨境數據保護規制合作,促進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的國際互認。探索制定信息技術安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領域規則”;《北京市關于打造數字貿易試驗區的實施方案》提出在試驗區內探索開展跨境數據流動試點;《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2年)》提出打造“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工程”;《北京市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將重點推進探索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工作。

在內容和載體方面,北京重點發展數字內容和數據交易,并建設了高新視聽產業園、國際大數據交易所。2021年,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建成,打造數據交易產業生態體系。2022年7月,成立全國首個國際數據交易聯盟,現已入駐數據服務與合作單位150余家。2022年9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入駐平臺及引入各類數據產品量1253個,數據交易調用7.73億筆。

責任編輯:崔立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