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報告:保險機構參與養老金融市場需差異化競爭
摘要:在參與養老金融市場競爭的眾多主體中,保險機構優勢更多體現在服務屬性和技術屬性方面,但在金融屬性相關的收益率和投資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相對短板。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保險機構養老金融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保險機構參與養老金融市場競爭,可以通過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三個方面的舉措,尋求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并利用生態模式進行創新探索,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
此份報告針對我國目前養老金融第三支柱發展的歷史機遇和面臨挑戰進行探討,對保險機構參與養老金融市場競爭策略提出建議。
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下,隨著國民養老教育認知的提升和家庭結構的轉變,長期以來“9073”(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的養老格局有望出現新變化。
在新型養老結構的驅動下,第三支柱將加速發展。政策層面進一步落實國家養老意愿,逐步擴大養老金融試點范圍,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商業養老保險和適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報告指出,隨著老齡化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體的各類需求發生了變化,養老市場逐漸呈現供應不足的狀態。目前我國養老結構中居家養老所占份額較高,機構養老數量和質量都存在較大缺口。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表示:“在參與養老金融市場競爭的眾多主體中,保險機構優勢更多體現在服務屬性和技術屬性方面,但在金融屬性相關的收益率和投資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相對短板。保險公司可以以養老保險產品作為核心,發揮養老金支付端的特殊優勢,驅動養老服務和養老社區的發展,打通社區養老、護理和傳承的完整養老服務鏈條,推動建設‘大養老’生態圈。”
保險機構在現有模式探索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選擇差異競爭策略,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性優勢,成為養老服務生態圈的組織者和整合者。保險機構參與養老金融市場競爭,可以通過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三方面的舉措來提高競爭能力,具體包括三方面。
養老金金融方面: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提升長期回報水平;應對利率下行趨勢,加強資產負債匹配。
養老服務金融方面:細分客群精設產品,差異競爭藍海市場;提升運營服務能力,創新養老社區模式;瞄準失能高齡人群,打造照護服務能力;發揮支付綜合功能,健康養老深度融合;踐行普惠金融原則,探索普惠養老保險;利用房產金融屬性,布局反向抵押市場;聚焦專業人才短板,探索“教育+”服務閉環;順應營銷轉型需要,構建綜合服務模式。
養老產業金融方面:發揮資本紐帶作用,發力康養生態投資;盤活地產化解風險,構建政商雙贏格局。
普華永道將持續關注養老金融的發展,積極與政府、監管機構,以及各類經營機構合作,探索創新的養老金融模式,貢獻洞察和建議。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