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群:寧德時代以開放式創新推動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摘要:寧德時代自成立以來,聚焦三大戰略發展方向,構建了四大創新體系。開放式創新,即四大創新體系的實踐路徑。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3月25日,寧德時代董事長、總經理曾毓群在香港One Earth Summit上提出,以“開放式創新”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當前,全球氣候挑戰形勢嚴峻,技術發展不均衡、部分地區能源轉型步伐放緩等問題日益突出。
“人類從來沒有任何時候像今天這樣,需要達成全球共識。”曾毓群表示,“我們必須‘真正’達成共識,以開放式創新推動技術進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據介紹,開放式創新的意義是基于組織內部和外部創新能力的優化組合,實現全社會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全面提升創新效率;開放式創新的前提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企業、不同機構的資源與能力的互補;開放式創新的目標是共享與共贏。
寧德時代自成立以來,聚焦三大戰略發展方向,構建了四大創新體系。開放式創新,即四大創新體系的實踐路徑。
據悉,寧德時代積極開展內向型和外向型結合的開放式創新。一方面,持續加碼研發投入,探索前沿的技術和先進的解決方案。2023年,研發投入總額達184億,遠高于同行業水平。
另一方面,不斷創新合作形式,對外分享技術成果,推動全球科技普惠。例如,寧德時代跟美國客戶采用LRS模式(許可、授權和服務模式),幫助主機廠乃至電池廠商快速建成電池工廠。通過技術開放,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加快應對氣候變化步伐。
寧德時代在積極探索“零碳”“循環經濟”上也取得了成功實踐。2023年4月,寧德時代發布了零碳戰略,即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如今,寧德時代已經有4家工廠實現了碳中和。未來,也會將創新的零碳解決方案向零碳社區、零碳島嶼、零碳城市拓展,最終實現零碳世界。
在循環經濟方面,寧德時代與客戶攜手打造“電池生產→使用→梯次利用→回收與資源再生”的生態閉環,持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電池價值鏈。迄今為止,鋰電回收規模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鐵鋰電池回收也做到了全球首個大規模產業化。2023年,寧德時代回收電池廢料達10萬噸,并用其制造出1.3萬噸碳酸鋰。
曾毓群表示,“開放式創新”的價值不僅在于加速突破技術壁壘,同時也將推動科技紅利的共享與共贏,也只有在“開放式創新”模式下,才能步調一致,創造出更多增量價值,進而將全球氣候問題以及復雜交織的矛盾和挑戰,轉化為全人類愿意為之奮斗的使命。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