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普華永道報告:59%中國內地CEO對未來一年國內經濟增長樂觀

2024-03-28 11:26 中國發展網
博鰲 普華永道 企業家

摘要:報告顯示,59%的中國內地受訪者和47%的香港地區受訪者對國內經濟在未來12個月的增長表達了樂觀態度,高于全球受訪者對自身所在區域平均水平的44%。然而,中國CEO對國內經濟前景的信心尚待轉化為對自身業務的信心。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普華永道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發布《第27期全球CEO調研中國報告》。報告顯示,59%的中國內地受訪者和47%的香港地區受訪者對國內經濟在未來12個月的增長表達了樂觀態度,高于全球受訪者對自身所在區域平均水平的44%。

然而,中國CEO對國內經濟前景的信心尚待轉化為對自身業務的信心。結果顯示,與全球同行相比,中國CEO對未來12個月的收入增長“充滿信心”的比例較低(中國內地25%,香港地區29%,全球37%)。另一方面,只有2%的中國內地CEO對公司明年的收入增長“沒有信心”,而全球平均水平為10%。

受訪者的謹慎樂觀情緒部分原因在于中國CEO對自身企業在最近結束的財年中的財務表現有所保留,尤其在營收增長率(中國內地8%,香港地區3%,全球12%)、凈利潤率(中國內地5%,香港地區7%,全球11%)和資產回報率(ROA)增長(中國內地7%,香港地區8%,全球10%)方面所展示的信心程度。  

對于全球CEO而言,今年報告顯示中國仍然是在其營收增長方面第二個最重要的外部市場。對于中國CEO而言,在拓展海外市場機遇方面,中國企業呈現明顯趨勢,即轉向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成員國進行區域投資,其次是在“一帶一路”倡議(BRI)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48%的中國受訪者表示有意增加(21%)或保持(9%)對RCEP成員國的投資,或著手在RCEP成員國進行投資(18%)。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認為:“中國企業一直將其他國家和地區視為增長和品牌建設的載體。RCEP和BRI范圍內的國家和地區日益成為中國貿易和投資的熱門目的地。在中國企業應對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的背景下,為繼續爭取新的市場份額,并以可持續方式建設品牌,多元化的對外投資目的地是明智之選。”

調研發現,中國企業正面臨重塑自身的迫切需求。75%的中國CEO(全球45%)認為,如果固守成規,在十年內,他們的業務模式將難以為繼,其中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其公司的 “生存期限” 為7-10年(中國內地54%,全球18%)。

在中國CEO對其業務模式可行性產生擔憂的因素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技術變革(43%)、政府法規(39%)和客戶偏好變化(39%)。這些因素對中國企業運營的影響尤其明顯,超過了氣候變化(30%)和人口結構變化(27%)的影響。

面對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國內地CEO正以積極行動,如自主開發新技術(45%)、創新產品和服務(45%)以及建立新的合作關系(44%)等戰略行為來改變業務模式。

梁偉堅表示:“面對重塑業務模式的巨大需求,供應鏈不穩定性成為中國內地CEO考慮的主要問題。從全球供應鏈模式向區域供應鏈模式的轉變在中國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們認為多樣化布局國際業務和采用更偏向于區域化的模式是中國CEO的最優解。”

在面對氣候變化方面,調研結果顯示,只有34%的中國內地CEO和43%的香港地區CEO公司正按計劃實施氣候行動,低于46%的全球水平。針對挑戰,中國受訪者指出主要因素包括氣候友好型投資的較低投資回報率(中國內地26%;香港地區23%;全球23%),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普遍不足(中國內地22%;香港地區11%;全球21%),特定行業中缺乏氣候友好型技術(中國內地19%;香港地區14%;全球21%),以及管理團隊或董事會成員對此缺乏足夠的支持(中國內地16%;香港地區6%;全球:7%)。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金融業主管合伙人張立鈞認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能讓企業更具韌性,從而確保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中國CEO應堅持關注氣候變化的影響,在采取應對行動時先從小處入手,例如主動響應降碳減排倡議,爭取參與政策推動的氣候友好相關試點等;然后再逐步考慮更全面的措施,推動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針對生成式AI這一熱門話題,中國CEO相對看好相關技術在各項指標中的潛力,認可其變革性質和相關優勢。中國受訪者對生成式AI如何建立利益相關者信任方面表現出更高的期望(中國內地67%,香港地區61%,全球48%),并認同由AI驅動的轉型將有助于改善其產品和服務(中國內地65%,香港地區55%,全球58%)。

雖然受訪者多數表示認可態度,但行動步伐比全球更為緩慢。19%中國內地CEO和26%香港地區CEO在過去一年采納生成式AI改變公司技術戰略(全球31%),25%中國內地CEO和34%香港地區CEO在公司運營中采用生成式AI(全球32%)。

張立鈞建議,公司決策者可考慮AI與ESG的結合,有可能成為積極變革的強力催化劑。AI技術可以優化能源消耗、減少浪費和促進清潔技術的發展,從而在促進環境可持續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將AI納入ESG戰略,企業即可依托數據驅動的見解制定明智決策并有效管理風險,最終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整體效率。

責任編輯:崔立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