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康養城市”試點申報正式啟動
摘要:中國城市成功申報“世界康養城市”試點,不僅是聯合國層面對城市健康和養老工作的權威認可,更對于科學開展康養城市規劃建設、推動城市銀發經濟與康養產業集聚發展、構建城市國際伙伴關系平臺等,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道 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又稱“聯合國國際老齡問題研究所”)于2024年3月正式編制完成“健康&養老城市評價標準”(康養城市評價標準)并于4月向全球啟動“世界康養城市”試點和認證項目。
伴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以及近年來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其國家戰略和決策中均優先考慮健康和老齡化問題。據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全球人口已超過80億,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7.61億,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6億,與此同時,全球健康人群僅占全球人口的5%左右,20%和75%的人口處于疾病和亞健康狀態,而全球人口的55%均居住在城市地區,到2050年,7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
在此背景下,為推動各國建設更加健康、包容和宜居的城市并確保和維護老齡群體的利益和需求,加快推進馬德里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關目標,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向全球啟動“世界康養城市”試點和認證項目。
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中國衛星中心主任李響組團中國城市赴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專題考察交流(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人居智庫工作委員會/供圖)
據了解,聯合國“康養城市”標準由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于2023年初攜手相關國際組織與專家歷時一年多編制,是目前全球康養城市建設領域最新、也是最權威的一份國際標準。該標準融合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及ISO、SDG等相關標準和指標,分別制定了物理環境供給性指標和社會環境包容性指標兩大領域60多項評價指標,涵蓋城市資源稟賦、文化和自然遺產、健康促進、老年經濟與金融、環境可持續性、安全韌性及住房、交通、旅游、城市管理和包容性等各個方面,既關注定量定性指標,也關注居民主觀評價,為各國地方當局建設健康與老年友好城市提供了明確目標、關鍵績效指標和主要實施策略。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人居智庫工作委員會會長、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中國衛星中心主任李響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國辦1號文件均將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福祉作為年度重要工作,聯合國康養城市標準為中國康養城市建設提供了一個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機會”。他認為,中國城市成功申報“世界康養城市”試點,不僅是聯合國層面對城市健康和養老工作的權威認可,更對于科學開展康養城市規劃建設、推動城市銀發經濟與康養產業集聚發展、構建城市國際伙伴關系平臺等,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中國衛星中心主任李響出席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研討會發言(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人居智庫工作委員會供圖)
據悉,本年度“世界康養城市”試點的中國區申報工作已于4月啟動,試點證書全球頒發儀式及聯合國康養城市主題論壇與交流活動將于11月初在埃及開羅第12屆“世界城市論壇”期間隆重舉辦。聯合國國際老齡組織將在官網及全球合作網絡中全面推介試點城市并全程跟蹤試點城市動態、為試點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據介紹,聯合國康養城市標準九大一級指標包括:生態資源稟賦;景觀、文化和自然遺產;公共空間和住房;環境可持續性;健康促進;交通與便利性;老齡經濟與金融;安全韌性;城市管理與包容性。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