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Q-GfK白皮書:智能手機消費增長引領國內電子科技消費品市場整體回升
摘要:未來AI賦能的科技創新或可激發消費者對場景專業化和高效化的升級需求,助力挖掘科技類消費電子市場增長潛力。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2024上海國際消費電子展(Tech G)10月10日在上海開幕,吸引了全球十余個國家及地區的近200家科技企業參展,集中展示虛擬現實、智能家居、汽車、機器人等最新消費電子產品,NIQ-GfK作為獨家智庫合作伙伴,再度攜手中國電子商會聯合舉辦大會主論壇,共同發布《2024-2025中國科技類消費電子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科技及耐用消費品市場加速回升,預計營業額將達約22406億元,成為2019年至今第二高點,同比增長約5%,而2023年同比增長率為3%,其中以手機為主、穿戴為輔的個人消費電子場景產生的營業額增速達到10%,占比在五成以上,成為體量與增速雙冠王,而本土品牌提供的品質優良且性價比極佳的產品愈受消費者青睞。
GfK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盧巖表示:“隨著宏觀經濟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如‘以舊換新’政策的深化及各地方政府企事業的有效推進,中國消費潛力將不斷釋放,主要電子科技消費品,如手機、智能清潔電器等的市場零售額的同比增長將逐步引領整體電子科技消費品市場的回升。面對日益多元化和理性化的新消費需求,消費者信心仍趨于謹慎,把控精準的市場全息洞察將有效地幫助廠商及零售企業在新的競爭態勢中不斷創新破局。”據介紹,GfK長期關注科技及耐用消費品零售市場表現和發展,憑借全球零售商覆蓋率及可信賴的數據質量,人工智能預測分析技術、專家洞察研究和可持續的客服服務支持,幫助企業快速響應細分市場及消費人群的變化,制定可實施落地的業務解決方案,打通產品、市場、消費者全鏈條洞察,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增長,未來NIQ-GfK將繼續為中國電子科技消費品及耐用消費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持續助力。
手機等通訊品類引領市場回升 影像市場延續強勁勢頭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消費市場延續平穩增長態勢,8月和今年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38726億元、312452億元,同比增長2.1%和3.4%;其中部分升級類商品零售增長加快,通訊器材類1~8月零售額同比增長11.8%,8月同比增長率達14.8%,比7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而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等因素帶動下,8月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3.4%,逆轉7月同比下降2.4%的走勢,高能效等級家電、智能家電等產品銷售增長較快。
2024年以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通訊零售市場保持兩位數的強勁增長,引領了國內科技及耐用消費品市場整體回升。GfK白皮書數據顯示,手機和穿戴等個人消費電子場景2024年營業額預測將超過1.1萬億元,同比增速達10%,位列第一;其中智能手機零售市場上半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同比增長14%,手機均價提升至4000元左右;受手機市場回升和大健康需求拉動,智能穿戴設備同比增速在今年二季度提升至19%,智能手環也呈現全面復蘇態勢。
受房地產市場影響,家電行業進入了內部迭代期,2024年預計貢獻超過6200億元的營業額,同比穩中有進。其中小家電銷售額2588億元,同比增長2%,新消費場景與新銷售通路拉起科技創新為主導的新品類增長趨勢;大家電在以舊換新等多個政策支持下也維持了基本盤,銷售額達3618億元,連續三年保持平穩;IT辦公品類仍處在過峰回落的下行通道,預計年營收3154億元,同比降幅收窄至1%。
值得注意的是,攝影攝像市場受益于戶外旅游、短視頻直播等新消費場景持續刺激,涌現出大量吸引年輕消費者入場的新品類,5000~10000元的中低端入門產品最受青睞。2023年中國影像市場零售量額約426萬臺、2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34%,2024年上半年市場依舊保持著增長態勢,銷量同比增速維持在35%左右。
GfK中國通信科技業務負責人龔毅指出,科技及耐用消費品市場表現亮眼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廠商持續創新和提升產品性價比,以及消費者此前延遲的換機升級需求得到逐步釋放。同時,可穿戴、耳機、小家電等多個新興品類仍有較大的滲透空間,智能和性價比已成為當前科技及耐用消費品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企業需要在全景洞察下準確把握消費者對場景和功能的新需求,快速升級迭代產品。
智能元素驅動新品類增長 價格穩步提升
GfK第八次中國消費者信心跟蹤調研結果顯示,品牌的信賴度與性價比是消費者購買電子產品時最重要的決策因素,而科技智能元素與其他產品核心性能與外觀設計同樣重要。隨著AI技術對消費者的影響越來越大,已有近四成消費者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AI功能,在年輕人、高線級城市居民和高收入人群中此比例更高。AI是目前各行業均積極擁抱的智能化方向,其未來產品可塑空間廣闊,市場潛力將伴隨主流群體的接納與學習迎來跨越式攀升。
白皮書數據顯示,已有72%的受訪者表示“愿意為擁有AI(人工智能)功能/技術的產品支付額外費用”,能夠接受的產品價格上浮幅度在15%,就目前和AI概念結合更好手機、電腦及家電等產品的單價來看,AI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已超過大量小型消費電子產品單價。
龔毅指出,以智能手機為例,2024年以來,在各手機大廠推出的旗艦新機中,高端產品多具備AI大模型、衛星通話、折疊屏等熱門元素?,F階段大模型對有商務需求的高端消費者和大部分折疊屏手機用戶來說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實用性,未來廠商如果能在現有通用場景外,專注開發出與AI結合的移動端獨有場景,則有望打造出跨世代的產品力。
而在家電產品領域,雖然傳統品類滲透率已趨近飽和,但硬件的智能升級成為驅動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大家電在較高滲透率的同時仍保持穩定增長。GfK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智能大家電、智能廚衛大電和智能環境電器的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了5.3%、4.8%和15.7%;各主要細分市場的智能家電占比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特別是大家電中的智能產品占比已穩定在五成以上。
白皮書數據顯示,“AI+”成為撬動銷售的重要工具,目前個護美發品類中,銷售額增長在20%以上的新品類均為“科技與美妝”的良好結合,如家用美容儀兼顧了5分鐘內使用時長與美容領域抗衰老抗色素沉淀的主要訴求,銷售占比明顯提升;穿戴品類的增長則有效結合了“健康體育”與科技兩大熱點;技術快速迭代的掃地機器人和多功能洗地機等清潔電器目前主打的功能已經向智能化服務轉移。
龔毅表示,未來AI賦能的科技創新或可激發消費者對場景專業化和高效化的升級需求,助力挖掘科技類消費電子市場增長潛力。本土品牌因對中國國情與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更為敏感而大有可為,企業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場景,從消費者切實需求出發,通過技術升級提高功能價值、優化顏值外觀以增加情緒價值,并為消費者提供更合理的升級方案。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