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第六屆中國金融科技論壇聚焦:“科技賦能——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與應用”

2024-09-13 11:07 中國發展網
科技 金融 挑戰

摘要:科技讓金融服務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時也為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9月12日,以“科技賦能——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與應用”為主題的服貿會-第六屆中國金融科技論壇在北京召開,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邢煒、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兼秘書長陸書澤、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中國銀行首席信息官孟茜、中國農業銀行科技與產品管理局局長王怡等嘉賓出席會議。

image002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論壇上表示,科技讓金融服務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時也為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一方面,更好地推動金融與科技融合,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進入數字時代,人工智能高速發展,技術革新可能帶來結構性顛覆的同時,科技發展自身也需要解決好技術創新、安全風險、制度建設等新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參考,通過共同思考、共同探索。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兼秘書長陸書澤表示,金融科技與我們息息相關,金融科技已經占全球GDP50%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它在塑造經濟發展與繁榮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成為推動我們社會生活非常重要的元素,并且也增加了我們生活的效率,對調節經上的挑戰以及氣候變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結合工商銀行的實踐,就推動數字金融發展和大家交流三方面內容。一是要深刻認識數字金融的重要意義。數字金融具有突破金融服務時空限制、改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等優勢,對構建強大的金融機構有著重要意義,是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金融強國的關鍵路徑。二是促進數據融合共享與高效賦能,夯實數據支撐能力。三是構建研用融合的前沿技術體系,強化技術能力支撐。

中國銀行首席信息官孟茜在發言時提出,數字金融不僅是傳統金融的延伸,更是金融發展模式的變革,將深刻改變和重塑金融業態和運作方式。數字技術將助力商業銀行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從而以更加優質的金融產品供給,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有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數字金融是商業銀行應對低息環境、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

中國農業銀行科技與產品管理局局長王怡表示,人工智能技術被普遍認為是下一代技術革命的核心技術,盡管商業銀行目前只是在小一些小而美的場景上做試點,但商業銀行對人工智能技術要有通盤的考慮,做到體系化的落地,小場景能帶來高價值,同時更需要有大布局做支撐。商業銀行在布局人工智能的關鍵包括正確看待、做足準備、謹慎落地。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金融系統部CTO鄭俊表示,華為在金融行業的加快主張是雙輪驅動,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要融合發展,要雙輪驅動,要同步好,要一體規劃。做數字化轉型,把技術創新和未來發展演進之路考慮清楚。

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新金融行業總經理張翅表示,金融行業有非常好的數據基礎,只是不知道發揮它的價值,“數字化勞動力”不是把人的崗位做沒了,而是把一些低效的、重復勞動替代掉,把事務性工作做減少……AI行業更多要看待數字化深入和價值重塑。不管是在整個模型研發和推理、運行,還是模型應用的開發測試和最終的實際投產運行,這里面很重要的部分是模型安全,包括大模型本身的安全和運營大模型之后整個管理體系的安全。未來如果阿里云在金融行業里推廣大模型,不是完全去追求基礎設施的構建、算力的構建或者模型的基本發展,更多是整個金融AI原生體系的融合構建。

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東表示,數據的風險也是由場景決定的,數據風險原來就是在于存儲風險和傳輸風險,《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出來以后,數據風險擴大到了使用安全,在使用安全里面有兩個:第一,數據用起來的時候會不會喪失控制權、持有權;第二,數據怎么使用,產生的社會后果是什么。數據的價值是無限的,能運營出幾萬億、幾十萬億價值的公司來,靠經營,而不是運營。真正的數據價值是靠經營來發揮出來的。

螞蟻集團保險智能科技部總經理續興中在演講中提到,自從大模型技術出現之后,在知識、邏輯推理、表達三方面的挑戰做了很好的突破,大模型技術讓高質量的保險服務成為了一種可能。保險行業確實在大模型時代需要一個嚴謹可靠的領域大模型,但大模型也不是全部,過往積累了很多小模型專業工具,需要大小模型能夠一起工作。

頤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曉彤表示,當下,信息不對稱信息不濟事是金融業務風險的主要癥結之一,情報工作確實需要人工智能的技術作為一個輔助,可以提高效率,減少工作量。但人工智能不能夠完全取代情報工作。AI目前還是無法做到求證和研判兩方面工作,因此最佳方案是人工智能+智能人工的模式。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表示,數字金融是金融強國的需要,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需要,所以數字經濟必須需要數字金融。銀行本身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時候,要求提供數字化產品和數字化服務,本身需要數字金融。數字化轉型本身需要數字技術,也需要數據要素,也需要經營場景。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通過前沿的數字技術激活數字要素,賦能傳統的經營模式。

江蘇省數字金融協會會長、蘇商銀行董事長黃金老表示,民營銀行對國家的貢獻是本身保持了穩健發展,數字技術時代,數字技術解決了初生銀行信譽問題、網點問題。數字技術時代,機制、包容監管態度和治理機制使得民營銀行得到穩健發展。

華夏銀行首席信息官吳永飛表示,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產業,在三方大數據、人工智能研發應用,推動新質生產力構建上具備天然的優勢。同時,金融業作為實體經濟的命脈,在支持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而如何輸出這種潛力,將客戶發展為數字化轉型道路上的伙伴,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更好地為實體金融服務,需要加強與客戶的聯動,各個手段、服務渠道、服務產品以及技術能力等方面進行創新。

奇富科技CEO吳海生表示, 2020年前后新一波科技革命對于金融行業變革會帶來更深遠影響。智能化對于金融環境的影響甚至會遠超過制造業、零售業、旅游業及別的行業。金融科技公司作為一部分的推動者,也發揮了比較重要的價值。 

神州信息新動力數字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春雨表示,在銀行要全面實現智能化的時候,不僅需要大模型,還需要具體業務場景關聯數據量比較小的小模型,甚至傳統某個領域里面專家資源在AI方面的傳統算法體現。

廣發證券副總經理、首席信息官辛治運表示,面對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和激烈的市場變化,我們都是通過業務模式和增長模式的一些改變,同時提升自己科技能力,打造一個行業的生態,進行數字化轉型。國內的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大模型應用,基于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成為金融業廣泛的技術底座。 

用友金融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鄭海偉表示,監管對金融行業大模型使用比較審慎的態度,現在通常在金融行業使用的場景基本上總結有四類,一類是語音式的應用生成,二是智慧化的知識生成,三是自然化的人機交互,四是自然化的業務運營。   

工銀副總經理賈志剛表示,隨著國家關于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一流財務管理體系一系列的政策要求,財資數字化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工作。企業數字化能力建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從企業內部來看,我們需要降本增效、控制風險。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林建明表示,大模型應用存在大量的安全問題,包括知識產權、包括算法歧視等等,安全挑戰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認為如果不加以管控,AI智能水平一定會超過人類。

論壇上天津農商銀行發布:“企業反詐安全衛士”新產品。在當前金融安全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個人客戶反詐騙工作雖已初見成效,各大銀行機構紛紛強化了個人客戶層面的防范措施,但不容忽視的是,對公客戶遭受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數量卻呈上升趨勢,凸顯出現有銀行金融機構在網銀錄入和復核機制上的不足之處,難以有效遏制此類詐騙行為的蔓延。天津農商銀行在天津市反詐中心及中國人民銀行的悉心指導與大力支持下,創新性地推出了“企業反詐安全衛士”機制。“企業反詐安全衛士”功能實現了企業負責人通過“企業手機銀行”在線實時審批企業對外轉賬,審批完成后,企業財務人員才可以通過企業網銀或企業手機銀行對外進行轉賬業務。“企業反詐安全衛士”功能解決了企業對外轉賬的安全性、靈活性和效率性兼顧問題。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