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宋西全:SAP項目將企業的“想法”變成“辦法”
摘要:秉持開放式創新理念的泰和新材,通過SAP-ERP項目群,實現了業務“接得住”、數據“看得清”、流程“控得穩”的集中管控總體目標?!盀樘┖托虏南乱徊降陌l展打下了基石?!彼挝魅f。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SAP項目,是將企業的‘想法’變成‘辦法’的工具。”泰和新材集團董事長宋西全日前在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化的意義在于將企業積累的經驗資產完成數字化,從而強化企業的生產管理特點,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
泰和新材是一家由創新而生、因創新發展、靠創新在全球材料領域領跑的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是宋西全最為看重的企業基因。
宋西全接受采訪時說道:“材料領域一直被技術封鎖,沒有辦法,只能靠自己一套又一套的裝置去搞。到去年為止,大約有10套全國甚至全球領先裝置在泰和新材建成。”
泰和新材的成長史正是一部創新史,相關產業從無到有,并一步步穩居行業前列,其背后是對關鍵技術的久久為功。作為國內首家氨綸生產企業,泰和新材成立之初就率先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建成國內首條氨綸生產線。20年前,泰和新材在國內率先實現間位芳綸產業化生產,打破國際壟斷,解決了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
目前,泰和新材產品產能穩居世界前列,應用范圍涵蓋了安全防護、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2023年,泰和新材在全球率先推出生物基芳綸和再生芳綸等多項全球領先產品,接連實現了鋰電隔膜、纖維鋰電池等7個項目突破,成功培育并壯大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泰和新材不斷取得成功,絲毫沒有讓宋西全的憂患意識減少。宋西全發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往往伴隨著各類新項目的拓展與新技術的開發。然而,在推進這些項目和技術、研發新工藝與裝置或開辟新市場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差異性的存在,企業往往需要全面重審并重構各個環節。
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宋西全深刻體會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寶貴經驗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這又不能寄希望于少數可遇不可求的天賦型的領導。
“把能力建在組織上是有可能的。”宋西全表示,與SAP的合作為這一痛點找到了破解之道——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和流動化的管理,把習慣固化下來,然后再進行優化,讓每一個環節變得可以控制管理,核心能力得以不斷復制。
“我感到非常欣慰。”回顧與SAP合作的過程,宋西全說,數字化手段通過技術的手段,對企業所有的業務運營過程進行管理,“把相對藝術的部分和科學的部分結合在一起”。
資料顯示,泰和新材“和聚變”項目群基于SAP ERP,歷時7個月實施建設過程,已于2024年7月6日按計劃完成上線。該項目覆蓋煙臺、寧東兩地四園區共17家公司,集成18套系統切換(其中6套核心系統為新建),與近年SAP同類項目相比更具復雜性與挑戰性。項目經梳理了財務、采購、營銷、生產、人事共168個業務流程81個專項方案,打通訂單到收款、采購到付款、生產到成本、組織到人工、業務到分析五大端到端業務流程。
秉持開放式創新理念的泰和新材,通過SAP-ERP項目群,實現了業務“接得住”、數據“看得清”、流程“控得穩”的集中管控總體目標。“為泰和新材下一步的發展打下了基石。”宋西全說。
泰和新材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并非沒有挑戰。
首先,企業多年來不斷取得的成功對員工的認識產生了局限。既然過去依靠一些信息化手段,也能夠攻城拔寨,那么為何要下大力氣推進數字化變革?對此,宋西全表示,必須將管理當作企業的核心能力,而不能將管理視為錦上添花的事情。
其次,數字化落地的過程,會與傳統的思想和相對落后的習慣產生沖突。宋西全坦言,雖然系統上線初期存在困難,但是同事們在逐漸接受和達成共識,也認識到過去部分工作方法存在不合理之處。
泰和新材的產品和服務,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所有的相關行業。宋西全透露,泰和新材下一步將加大先進紡織、安全防護和信息技術、新能源材料、綠色化工四個事業群的投入。
在宋西全眼中,數字化轉型升級是泰和新材現階段“強身健體”的重要舉措。SAP-ERP項目群的落地,為企業鍛煉了隊伍,打好了基礎。
宋西全透露,SAP-ERP項目群僅僅是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開始,立志于成為一家偉大公司的泰和新材希望通過SAP的工具取得更長遠的目標。第一,強化組織能力,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第二,凸顯中國企業的特點,用數字化翅膀建立更加快速的響應能力,不斷展現出自身能力。
“結合行業特點,希望能夠真正把企業的核心技術和SAP這樣的強大數字治理工具結合在一起,實現泰和新材的業務增長。”宋西全說,“我們一直有愿望,為中國人爭口氣。在新材料的各個領域,泰和新材要挑戰巨頭,不僅是體量大小,在創新方面也要讓別人真正佩服我們。”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