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發布報告:中國體育行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
摘要:報告指出,全球受訪者對體育市場增長前景均持樂觀態度,未來3-5年全球體育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7.3%,較去年6.6%有所上升。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普華永道日前在京發布的《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顯示,中國體育產業不僅在傳統領域保持穩定增長,更在虛擬競技、戶外運動等新興賽道展現出巨大潛力。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加持下,中國體育行業煥發勃勃生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創造投資機會的關鍵力量。
全球體育市場信心穩中有增,中國體育市場持續增長。報告指出,全球受訪者對體育市場增長前景均持樂觀態度,未來3-5年全球體育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7.3%,較去年6.6%有所上升。中國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發展,從體育賽事和體育制造業兩端發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受訪者預期未來3-5年中國體育市場平均增長率為6.1%,高于上一年的5.2%。
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主管合伙人周星表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強力推動及全民健康熱潮的烘托下,中國體育行業在2024年順利達成新一輪蓬勃發展態勢。我們的年度調研顯示,體育行業高管對未來產業鏈各環節的快速發展均持積極樂觀的看法。特別是女性體育運動的增長、ESG議題及機構投資者的作用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助力。”
中國政府青睞體育服務經濟,越來越多的地區將其視為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報告顯示,48%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政府的體育發展愿景、戰略和目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相比之下,全球這一比例僅為25%。這說明中國政府在促進體育發展規劃引導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獲得了較高的認可。面向未來的跨界融合發展趨勢,增加資金和財政支持成為中國受訪者對政府的首要期許,另外,提供政策和監管支持也緊隨其后。
人工智能作為革命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體育行業。就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術而言,受訪者普遍認為,內容創作和投放,以及提升運動表現是重要應用方向。然而調研顯示,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均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稱尚未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相關計劃。擴大GenAI在體育行業應用面臨的障礙來自多個方面,需要體育界各利益相關方積極擁抱人工智能,主動參與到人工智能對市場的變革中。
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合伙人劉翰林指出:“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正在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虛擬體育的崛起也受益于這項技術的應用。虛擬體育以其獨特的交互性與趣味性,成功吸引了眾多傳統體育的愛好者,成為‘體育革命’的前沿。隨著技術的進步、裝備的升級和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虛擬體育將不僅開辟更多全新競技場景,還將為玩家、賣家等利益相關者創造更多新奇體驗和全新盈利模式。”
重大賽事運作正在開啟革新,面對財務擔憂和效益有限等難題,有效創新賽事運作模式是關鍵。報告顯示,中國受訪者對當下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滿意度較高,但對未來賽事運作中涉及的舉辦地點、場地籌備和商業模式等方面均有期待。場地籌備方面,63%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應該縮小新建規模,更多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這與可持續發展和ESG理念相吻合。
中體建國集團董事長吳永生表示:“開發和利用體育基礎設施對貫徹重大賽事ESG理念至關重要,重點在于運營模式創新。應開展多元化合作,鼓勵政企社共營體育場館,分擔風險與收益;實行專業化管理,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開展市場化運作,靈活調整活動安排和場地租賃;打造品牌特色賽事,形成品牌效應;并進行智能化改造,提升服務,收集觀眾數據,為未來賽事策劃和市場推廣提供決策支持,從而提高場館利用率和觀賽體驗。”
報告還關注了女性體育價值及體育公益事業等熱點問題。在女性體育方面,受訪者普遍對女性運動帶來的收入潛力持樂觀態度,并認為增加從基層到專業女性運動員數量、增加資源以培育女性運動員、增加對女性體育比賽的現場報道等對未來3-5年女性體育發展影響最大。體育公益事業也正蓬勃發展,據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內地共有約92家體育類基金會,其中57家面向綜合性體育領域,其余專注于單類運動項目。
冠軍基金秘書長孫小峰表示:“國內體育公益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尤其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優秀運動員以各種形式參與其中。在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相信中國體育公益大有希望,大有可為。”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當前,中國體育產業正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在政策的科學引領下,正依托創新驅動戰略,穩步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普華永道致力于支持中國體育行業的創新與進步,為實現體育強國目標持續貢獻專業力量。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