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2024固廢戰略論壇開幕,探尋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新路徑

2024-12-20 17:17 中國發展網 白雪
固廢處理 資源化利用 數字化轉型

摘要:中國環保產業在技術創新、設備制造、工程建設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出海發展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環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能為全球環保事業作出貢獻。

微信圖片_20241220113501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 白 雪

近日,由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24(第十八屆)固廢戰略論壇”在北京開幕。本次論壇以“尋路轉徑  望海懸帆”為主題,攜手各界行業同仁共同探討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未來發展之路,共商行業當前發展困境的破題關鍵,共議高質量發展下的產業升級之路。與會嘉賓圍繞政策解讀、市場分析、技術創新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固廢處理領域的成功案例與經驗。

環保產業正逐漸成為國際合作的重點領域

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張麗珍表示,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2025年九項重點任務,其中著重提出將制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為固廢市場帶來了新動能。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深入分析了固廢產業的不確定性及確定性,并提出了“十五五”固廢產業五點確定性的戰略方向:一是資產為本,資產收益進一步下降,最終環境資產回歸人民;二是服務為王,后建設時代,用高質量引領未來,本質是服務的高質量,運營服務的質量分級,品牌化推動服務產品化,包括連鎖化、標準化、品牌化;三是價值再發現,無害化后的固廢衍生物和用地,發展為生產資料的穩定來源,價值核算會突破廠界,實現真正動脈化樞紐化,成為生物工廠,新材料工廠,生態能源綜合體;四是技術與裝備產品化,用專業服務走出工程和定制誤區,智能和標準成為產品的兩翼;五是國際市場,世界格局大調整是必然,中國市場高質量升級也是必然,走出去的核心商業形態是產品輸出,投資運營模式的出海需配套模式咨詢輸出。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首席發展總監張建宇認為,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環保產業正逐漸成為國際合作的重點領域。中國環保產業在技術創新、設備制造、工程建設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出海發展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環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能為全球環保事業作出貢獻。此外,中國環保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需根據不同國家的國情、制度及決策機制等,探索不同合作模式和戰略,既要推動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要滿足當地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同時兼顧合作方自身的發展需求,從而實現真正的多贏。

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區域化學品管理室主任、斯德哥爾摩公約亞太地區能力建設與技術轉讓中心副主任陳源研究員圍繞固體廢物相關產業發展提出了幾點思考:一是要緊跟國際社會在化學品和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動態,推廣全球治理理念,這需要產業界的積極參與;二是塑料廢物和廢電池問題備受關注,中國作為相關產業大國,應推動這些廢物的環境無害化處理,引領國際固體廢物管理;三是住家廢物和電子廢物是廢物相關公約長期關注的議題,我國具有深厚的技術和設施建設基礎優勢,可以加強技術輸出,參與國際合作。

相關企業積極探索與實踐

在固廢處理領域的深入探索與實踐,相關企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更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通過不斷優化技術與裝備,提升服務品質,這些企業正逐步實現從傳統的工程建設向產品化、品牌化方向的轉型。

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楊仕橋從形勢與機遇、固廢資源化利用、廢棄物循環利用、美麗鄉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五個方面分享了光大環境在多元化創新、實現高質量增長方面的戰略和實踐。楊仕橋認為,新挑戰帶來新機遇,碳排雙控為環保企業向低碳領域發展提供多元化路徑;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固廢處理向上游資源化發展;深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綠氫、綠汽、綠電、綠肥發展;數字技術推動提升環保產業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鄉村振興推動環保產業進一步向縣域、鄉村市場下沉。

面對政策、市場、財務和資本端的重重挑戰,固廢行業需靜下心重新審視再出發。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鐸表示,從“工程時代”到存量整合的“運營時代”,戰略定力是塑造企業競爭力的根基,未來十年環境產業需具備六大能力:戰略管理能力、組織適配能力、多維經營能力、精益運營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資本管理能力。

“未來所有行業都將被生態覆蓋,每一個行業都將成為生態鏈的一份子。”在浙能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韋東良看來,生活垃圾焚燒也必將融入生態,從動脈產業園3.0到生態綜合體4.0,在空間上,突破園區邊界延伸到更廣闊空間;產業上,協同地方優勢產業,打造產業生態鏈。其中,在產業引入上應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不同的生態其運營模式也不同,特別是生態鏈上的企業,需具備新質生產力、能源依賴、協同價值、資源循環、能源梯級利用等特點。

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黎青松表示,中國環保產業已經從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期,進入到高質量價值服務期的新階段,并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如運營時代、雙碳目標、數字經濟。也給環保企業帶來三個選擇,一是做寬,開拓海外市場拓寬業務種類;二是做深,強化專業能力,持續深耕細作;三是做高,技術產品引領,系統解決方案。

多措并舉提升城市環境服務品質

目前,環保企業們正通過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環境服務品質。歷久彌新的理念促使他們在創新中尋求突破,如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處理效率。同時,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環保政策落實,實現綠色發展目標。這一過程中,企業不僅強化了自身核心競爭力,也為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

中環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黎媛表示,過去以規模為核心的傳統生產力,正在向以質量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切換,資本等傳統要素驅動的增長動能放緩,轉向科技、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驅動。城市從新建邁向改善,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推動建立好社區、好城區,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是下一階段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公共服務也應該在這一趨勢下,向新質服務力升級。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標準與認證中心主任、博士、教授級高工曹斌表示,從評價指導原則到1+6領跑者系列標準的制定,我們始終聚焦于運營環節,旨在為高質量發展樹立一把精準的衡量標尺,通過標準化手段,推動運營服務向產品化轉型,以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并力求實現優質與優價的合理匹配。展望未來,行業內的競爭將愈發聚焦于“運營產品力”的較量。

E20環境平臺兩山智聯智能規劃中心AI解決方案總監戰凱介紹,為推動環境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E20環境平臺攜手百度智能云等多家領先AI伙伴,精心打造了“兩山智聯云”智能物聯網(AIOT)平臺,以視頻智能、AI算法、大模型等AI技術為支撐,打造了深入環境設施和集團管控等專業場景的“設備預測性維護”“安全生產管控”等系統解決方案,為環境企業智能化進階和提質增效高效賦能。

責任編輯:白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