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暨《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4)》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
摘要:城市是可持續發展重要的區域載體。中國正逐步形成可有效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空間格局。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12月19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和聯想集團共同舉辦“中國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暨《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4)》新書發布會”。國經中心原副理事長張大衛,國經中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一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管理碩士項目副主任、教授石天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冀祥德,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曾紅鷹,聯想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法律顧問高喚棟等發表致辭。會議由國經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主持。國經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陳妍、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管理學教授郭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安逸就《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4)》主要內容進行了發布。
報告指出,中國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已連續7年穩步增長,累計增幅達到47.8%。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護五個單項指數總體上保持上升態勢。城市是可持續發展重要的區域載體。中國正逐步形成可有效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空間格局。經綜合評估,珠海、青島、杭州、廣州、北京、上海、南京、無錫、長沙、合肥等城市表現出更好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未來,中國將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致力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持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表示,本書建立的可持續發展指標評價體系,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體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要求,已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對我國可持續發展工作成效做出了較為科學客觀的評價。下一步,應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與時俱進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繼續豐富綠色低碳轉型、碳市場、綠色金融、ESG等領域研究,不斷增強研究權威性,提升我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