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基礎設施強力推進,全力養護國之“血脈”
摘要:日前,水利部舉辦了2022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了8月以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有關情況,以及水利基礎設施在穩經濟、穩增長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中國發展網記者 成靜
源源西江水,奔騰入粵西。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公布了對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8月31日,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環北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是國務院今年加快推進的55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省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總投資約606億元、全長約500公里,惠及粵西地區湛江、茂名、陽江、云浮四市沿線1800萬人民群眾。”廣東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表示。
日前,水利部舉辦了2022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了8月以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有關情況,以及水利基礎設施在穩經濟、穩增長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建水利工程投資總規模超1.8萬億
據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介紹,8月以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項目開工、資金落實、投資完成、建設進度、促進就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為穩定經濟大盤、增強發展后勁作出積極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開工項目多。截至8月底,新開工水利項目1.9萬個,較7月底增加了3412個;重大水利工程開工31項,8月份,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廣西龍云灌區順利開工建設。近日,又新開工了海南牛路嶺灌區。
第二,投資規模大。截至8月底,在建水利工程投資的總規模超過1.8萬億,創歷史新高,其中8月份增加了1730億元。落實水利建設投資9776億元,這也是歷史同期最高,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296億元、同比增長50.9%。在落實投資方面,1—8月,水利項目落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877億元、同比增長143%;落實銀行貸款和社會資本2388億元、同比增長69.6%。“另外,截至8月底,完成水利投資達7036億元,這也是歷史同期最高,同比增長63.9%。8月當月完成投資1361億元,創造了單月完成投資紀錄。有11個地區完成投資超過300億元,特別是廣東、云南兩省完成投資都超過500億元,這都是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劉偉平表示。
第三,建設進度快。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實現重要節點目標。安徽引江濟淮主體工程已經完成近9成,年內有望試通航、試通水;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隧洞開挖完成97.5%,年內有望全線貫通;滇中引水工程完成投資、建設進度雙過半。與此同時,一批事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的項目在全面加快推進。完成中小河流治理6800多公里,建成農村供水工程8173處,改造大中型灌區505處。這些工程在今年水旱災害防御中,特別是在應對長江流域嚴重旱情、保供水保秋糧豐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吸納就業廣。水利工程點多、面廣、量大,產業鏈條長,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為穩增長、穩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1—8月,水利建設累計吸納就業人數191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53萬人,較7月末新增就業30萬人。
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集中四個方面
據水利部規劃計劃司二級巡視員張世偉介紹,今年以來,新開工的重大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防洪、水資源配置、灌溉和水生態治理四個方面。
防洪工程主要是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里的一些骨干項目,例如淮河流域的入海水道二期、太湖流域的吳淞江治理、還有黃河下游的防洪治理、長江上游渠江流域的四川青峪口水庫以及海河流域的寧晉泊大陸澤蓄滯洪區建設等。
水資源配置項目主要是國家層面包括區域的和省級水網里面的一些骨干工程。例如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以及滇中引水二期等項目。“通過實施這些水資源配置工程能夠有效完善國家、區域包括省級的水網格局。”張世偉表示。
灌溉項目就是新建大型灌區項目,例如廣西的大藤峽和龍云灌區、江西的大坳和梅江灌區、海南的牛路嶺灌區等。這些灌區項目實施以后能夠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還有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的一些重大項目,包括山西的七河五湖水生態治理項目、福建的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治理項目等,目的是修復河湖生態環境。
“從當前看,這些重大水利工程主要的效益不僅僅是能夠拉動有效的水利投資,帶動就業崗位,而且也能夠作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一個重要抓手。從長遠看,也能夠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包括生態安全提供有力支撐,而且也有助于我們國家中長期的發展戰略順利實施。”張世偉表示。
長遠布局亟需四種能力
當被問到對長遠的統一布局有何考慮時,劉偉平表示,聚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有力的水安全保障這個總體目標,我們急需要提高四種能力: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因此,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有以下幾個領域:
一是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防洪必須考慮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流域為單元,要把握洪水發生和演進的規律,進一步優化流域防洪工程的布局。”劉偉平說,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核心由“三大件”構成:河道及堤防、調蓄水庫和蓄滯洪區。通過這“三大件“加強建設,我們要實現提高河道的行洪泄洪能力,增強洪水調蓄能力,確保分蓄洪區分蓄洪功能。
二是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我國要解決水資源時空不均衡的問題就需要通過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配置,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骨干輸配水通道為綱,以區域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和供水渠道為目,以控制性調蓄工程為結,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劉偉平表示。
三是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河湖生態保護治理,加強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維護河湖健康生命,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而這些也是要靠工程措施才能實現的。
四是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和數字孿生水利工程。
責任編輯: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