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打擂攻堅”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摘要:強化交通支撐。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臨沂機場改擴建、嵐羅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臨沂市通過驗收成為第一批國家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尹明波、殷曉旭報道 據山東省臨沂市發展改革委消息,今年以來該市按照“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在魯南經濟圈發展中勇當排頭兵”的目標定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開展“重點工作攻堅年”“重大項目突破年”雙年行動,強化“四個統籌”,實施“打擂攻堅”,狠抓措施落實,有效集聚資源要素,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朝著“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穩步邁進。
聚焦“十優”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
實施“十優”產業倍增計劃,培育現代產業集群,壯大新動能。上半年,臨沂市“十優”產業涉及工業部分實現了正增長。
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扎實推進“四上四壓”,制定《臨沂市2020年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印發板材行業裝備工藝及生態環境準入標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清理“散亂污”企業1460家,關?;て髽I225家,壓減焦化產能280萬噸、板材產能260萬立方米、建陶生產線64條。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木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示范帶動食品、冶金、機械、建材、化工、醫藥、紡織等八大優勢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研究制定《全市木業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臨沂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以蘭山義堂、費縣探沂為木業產業發展核心區,統籌謀劃“一個大園區”,完善園區配套,推動木業企業退城入園、改造提升,打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標桿示范,著力構建布局優化、生態良好、鏈條完善、功能協同、競爭力強的制造業發展新格局。啟動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重點推動工業技改項目500個。
培育新動能。抓好“十優”產業規劃實施,開展“十優”產業及產業小鎮發展擂臺賽,大力培育“四新”經濟。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齊魯E谷電商產業園、臨沂商城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3個產業集群、5家企業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型”集群及集群領軍企業。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四新經濟”投資分別增長27.2%、12.4%,占全市投資比重分別提高2.8%和4.6%。鼓勵發展直播電商、夜間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開展“電商直播走進外貿企業”“攜手助農、縣長直播”等活動,擴大網絡零售規模,上半年實現網絡零售額155.92億元。培育夜間經濟示范街區,推出河東龍園不夜城、沂水彩虹小鎮、蘭陵沂蒙老街等一批優質夜間文旅項目。
培植領軍企業。實施“名企培植”計劃,鼓勵企業聚焦主業,爭當行業“單項冠軍”。臨工獲歐洲質量獎,雷沃傳動變速器生產項目入選國家“工業強基”工程,拓普網絡、凱米特新材料等4家企業被評為省“瞪羚企業”,金鑼、奧德等9家位列山東民營企業百強,天元連續11年獲魯班獎。
狠抓項目建設,夯實動能轉換基礎
堅持“項目為王”,落實“要素跟著好項目走機制”,集中精力抓項目、穩投資、促發展。
抓項目策劃儲備。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區域戰略、提升城市能級、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機遇,策劃實施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和產業項目,確定總投資2308億元的市級重點項目260個(含40個儲備項目),動態納入省“四個一批”項目庫項目3100個,國家發改委反饋臨沂市2020年兩批專項債券項目168個,專項債券需求430.74億元。
抓項目落地推進。召開重點項目開工開賽動員大會,開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全力以赴推動大項目、好項目落地。上半年,臨沂市納入省調度的18個省重大項目、28個省優選項目(含5個儲備類項目)、11個“雙招雙引”重點簽約項目、14個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第一批)分別完成投資57.42億元、23.91億元、7.61億元、7.2億元,投資完成率分別達到53.93%、49.38%、55.33%、16.9%;220個市級重大在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5.41億元。
抓項目服務創新。聚焦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加快項目建設,臨沂市扎實開展了“四進”攻堅活動,推行“領導干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工作機制,建立“發現-收集-反饋-解決”閉環工作鏈條,用好問題解決和政策落實“兩張清單”,全面回應企業訴求,限期解決困難問題,精準提供政策服務。
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動能轉換動力
臨沂市通過狠抓政策落實和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加快新型研發平臺建設。臨沂現代木業產業技術研究院、魯南醫養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臨沂創新創業中心、臨沂鋼鐵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臨沂分所等項目落地建設,浙大山東(臨沂)現代農業研究院投入運行。上半年,臨沂市新增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51家。
提升科技孵化能力。沂水“七彩云眾創空間”和臨沂商城“E盟創客眾創空間”成功升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目前,全市建成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30家、眾創空間5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3家、眾創空間9家,省級孵化器15家、眾創空間15家,總孵化面積 195.81萬平方米,累計孵化企業2055家。
狠抓技術研發和人才培育。立足“十優”產業,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由本市企業牽頭完成的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居全省第4位。做好重點人才培育,建立高層次人才儲備庫,130多名人才入庫培養,11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類人選申報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通過資格審查,19個省重點扶持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項目進入盡職調查。
深化改革開放,增創動能轉換優勢
集中抓好10項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突破性的重點改革任務,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
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推行“黨工委(管委會)+”模式,首批6個改革試點全面推進,內設機構、人員分別壓減53.6%和69.7%;率先改革的臨沂經開區發展提速,綜合實力在全國排名上升33位。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大力推行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幫代辦,全面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企業開辦全程網辦,免費提供印章、個性化“政策包”,上半年,新登記市場主體10.97萬戶,其中企業3.67萬戶,新開辦企業全程網辦率達到74.86%。探索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從供地到辦理施工許可壓減至6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限壓減至70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常規業務辦理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探索市場化、法治化、信息化監管方式,著力構建國資“大監管”格局,重組整合6大企業集團,理順產權、明確功能,推進國有資本向民生領域、基礎設施、重點行業和優勢企業集中;選擇10戶國企作為混改試點,完成混改企業4戶。
持續擴大開放,開拓動能轉換空間
實施對外開放提升行動,用好政策,建好平臺,努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上半年,全市實現進出口405.3億元,同比增長13.8%。
用好政策。抓住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協同發展等戰略機遇,加快編制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淮海經濟區、魯南經濟圈專項規劃,參與組建淮海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用好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政策,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和“一帶一路”綜試驗區建設,G2新型物流科技基地、國際陸港、多式聯運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上半年,臨沂商城完成市場交易額1400.61億元、物流總額2712.4億元;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14.9億美元,增長21%。
建好平臺。完善綜合保稅區功能,提升涉外服務便利化水平,綜合保稅區國際集裝箱中轉中心啟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成功獲批,上半年一線進出口達到4.5億美元、增長3.6倍。
創新開展“雙招雙引”??朔咔橛绊?,建立常態化線上招商機制,采取“網上談”“云招商”等方式,確保項目招引不停步。上半年,全市共引建招商引資項目605個,到位市外資金520.4億元,同比增長13.9%。。
完善保障體系,優化動能轉換環境
臨沂市著力強化新舊動能轉換支撐保障,有效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
強化要素保障。財稅金融方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4.93億元,支持企業紓困發展;出臺《臨沂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基金管理辦法》,推動基金對“雙招雙引”重大項目、“十優”產業項目的精準扶持,設立合作基金2支,總規模7億元;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羅欣藥業成功借殼上市,全市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等融資131億元,較2019年增長73.86%。土地方面,建成全省首個市級“讀地云”平臺,實現企業找地一鍵直達;持續開展批而未供和閑置低效土地利用專項行動,開展“標準地”出讓改革試點,推動土地要素向高效益、高產出、高成長性企業集聚。人才方面,落實人才新政22條,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發展需求,吸引帶資金、帶技術、帶項目人才1070名。
強化交通支撐。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臨沂機場改擴建、嵐羅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臨沂市通過驗收成為第一批國家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
打造宜居宜業生態環境。制定2020年藍天保衛戰暨“四減四增”攻堅方案、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方案,持續開展工業污染、揚塵等專項治理,對272條重點河流、10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開展排污口排查監測,爭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項目12個、1.22億元。上半年,臨沂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82、居全省第8位,同比改善21.4%、居全省第1位;14個國省控河流斷面達標率100%,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