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發改委:到2025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2)

2021-05-13 18:02 中國發展網
城鎮生活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 生活垃圾分類

摘要:規劃顯示,到2025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左右。

(五)健全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設施

1.統籌規劃分揀處理中心。各地要根據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土地資源利用情況等,統籌規劃建設可回收物集散場地和分揀處理中心,推動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分揀處理中心引入專業化的分揀設備、預處理設施,通過人工、機械和智能機器人等方式,對可回收物進行分類、打包,實現精細化分揀和全品類回收。分揀處理中心應配套相應的環保設施。

2.推動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各地要根據生活垃圾分類后可回收物數量、種類等情況,綜合考慮環保要求、技術水平、區域協作等因素,推動建設一批技術水平高、示范性強的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項目,提升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率。

3.進一步規范可回收物利用產業鏈。全面梳理可回收物處理設施運營情況,提升既有設施管理水平,嚴控二次污染,推動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產業鏈向規?;⒁幏痘?、專業化轉變。推廣具有智能識別、自動計量、自動兌付等功能的智能回收設施,實現可回收物智能分類回收。有條件地區可通過技術或經濟合作等方式,整合分散小規模可回收物處理項目,按照集中轉運、集中加工、集中處理、流向可監管的原則,不斷健全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體系。

(六)加強有害垃圾分類和處理

1.完善有害垃圾收運系統。實行有害垃圾單獨投放,規范有害垃圾收運管理,不斷提高收集率和收運效率,擴大收集覆蓋面,完善暫存設施和運輸能力。有條件的地區可實行定期或者預約收運,完善有害垃圾收運網絡,推廣密閉化收運,減少和避免有害垃圾收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2.規范有害垃圾處置。各地區應根據生活垃圾分類產生的有害垃圾量及種類,制定有害垃圾處理方案,補齊有害垃圾處置設施短板。加強風險管控,有害垃圾中的危險廢物應嚴格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交由有相應危廢經營許可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七)強化設施二次環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設

1.補齊焚燒飛灰處置設施短板。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焚燒廠時要同步明確飛灰處置途徑,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設施。規范水泥窯協同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協同處置過程中飛灰儲存、轉移等環節管理,強化協同處置設施前端飛灰預處理,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加強生活垃圾填埋場中飛灰填埋區防水、防滲漏設施建設。

2.完善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新建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要根據處理規模、垃圾含水率等特性,配套建設相應能力的滲濾液處理設施。

既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要根據滲濾液產生積存及滲濾液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加快補齊滲濾液處理能力缺口,對環保不達標或不能夠穩定達標運行的滲濾液處理設施進行提標改造。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技術論證和科學評估,合理選擇滲濾液處理技術路線,避免設施建成后運行不達預期,造成投資浪費和設施閑置。對于具備納管排放條件的地區或設施,在滲濾液經預處理后達到環保和納管標準的前提下,推動達標滲濾液納管排放。

3.積極推動沼渣處置利用。建設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時,要統籌考慮沼渣處置利用,積極建設廚余垃圾沼渣資源化利用設施。園林綠化肥料、土壤調理劑等需求較大的地區,沼渣可與園林垃圾等一起堆肥處理。堆肥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具備焚燒處理條件的地區,可將沼渣預處理脫水干化后焚燒處理。

(八)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和試點示范

1.開展小型焚燒設施試點示范。人口稀疏、垃圾產生量少、不具備建設規?;贌O施的地區,經技術評估論證后,可開展分散式、小型化焚燒處理設施試點示范,著力解決小型焚燒設施煙氣達標排放和飛灰安全處置方面相關技術瓶頸。

2.飛灰處置技術試點示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飛灰熔融處理技術應用和飛灰深井貯存技術應用,推動工業窯爐協同處置飛灰技術開發,探索利用預處理后的飛灰燒結制陶粒、作為摻合料制作混凝土等技術的應用,鼓勵飛灰中重金屬分離回收技術開發應用。

3.滲濾液及濃縮液處理技術試點示范。推動構建滲濾液多元化處理技術體系,重點加大對高效新工藝的技術攻關,改變傳統單一膜分離處理工藝。對于濃縮液長期回流、回灌、積存的設施,積極開展蒸發、高級氧化等濃縮液處理工藝的試點示范。探索濃縮液殘渣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置的新路徑。

4.焚燒爐渣資源化試點示范。推動焚燒爐渣用于建材骨料生產、路基填充材料、填埋場覆蓋物等建材利用試點示范,鼓勵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就地或就近建設焚燒爐渣資源化利用設施,逐步推廣焚燒爐渣資源化利用處置方式,減少或避免焚燒爐渣進入填埋設施。

(九)鼓勵生活垃圾協同處置

1.鼓勵統籌規劃固體廢物綜合處置基地。積極推廣靜脈產業園建設模式,探索建設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廢物、危險廢物、農林垃圾等各類固體廢棄物的綜合處置基地,以集約、高效、環保、安全為原則,發揮協同處置效應,促進基地內各類處理設施工藝設備共用、資源能源共享、環境污染共治、責任風險共擔,降低“鄰避”效應和社會穩定風險。

2.推動建設區域協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鼓勵跨區域統籌協調,對生活垃圾清運量小、單獨建設處理設施不經濟不合理的地區,可與鄰近地區統籌規劃建設跨區域處理設施??苫厥瘴锓N類較多,區域單獨建設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處置設施不經濟時,可跨區域建設協同處置體系,以降低處理成本,提升處理效果。

(十)完善全過程監測監管能力

建設聚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填埋處理、廚余處理等污染防控關鍵節點,進一步摸排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監管全過程,健全監測監管網絡體系,依托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加快建設全過程管理信息共享平臺,通過智能終端感知設備進行數據采集,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處理全過程的監控能力、預警能力、溯源能力。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