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

2021-07-07 10:03 中國發展網
循環經濟 資源循環型社會

摘要: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更加完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能力進一步提升,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中國發展網訊  7月7日,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并于近日印發。

根據文件,主要目標為:到2025年,循環型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普遍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更加完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能力進一步提升,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

到2025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20年提高約20%,單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降低13.5%、16%左右,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紙利用量達到6000萬噸,廢鋼利用量達到3.2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29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規劃提出三大重點任務:

一是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1.推行重點產品綠色設計。健全產品綠色設計政策機制,引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無毒無害、低毒低害、低(無)揮發性有機物(VOCs)含量等環境友好型原料。推廣易拆解、易分類、易回收的產品設計方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推動包裝和包裝印刷減量化。加快完善重點產品綠色設計評價技術規范,鼓勵行業協會發布產品綠色設計指南,推廣綠色設計案例。

2.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產。依法在“雙超雙有高耗能”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引導其他行業自覺自愿開展審核。進一步規范清潔生產審核行為,提高清潔生產審核質量。推動石化、化工、焦化、水泥、有色、電鍍、印染、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一行一策”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加快清潔生產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與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差異化獎懲機制,探索開展區域、工業園區和行業清潔生產整體審核試點示范工作。

3.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使用,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水廢氣廢液的資源化利用,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鼓勵園區推進綠色工廠建設,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綠色化。制定園區循環化發展指南,推廣鋼鐵、有色、冶金、石化、裝備制造、輕工業等重點行業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鼓勵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4.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強對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選冶礦、尾礦等的綜合利用,推進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利用。進一步拓寬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渠道,擴大在生態修復、綠色開采、綠色建材、交通工程等領域的利用規模。加強赤泥、磷石膏、電解錳渣、鋼渣等復雜難用工業固廢規模化利用技術研發。推動礦井水用于礦區補充水源和周邊地區生產、生態用水。加強航道疏浚土、疏浚砂綜合利用。

5.推進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完善政策機制和標準規范,推動協同處置設施參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管理,保障設施持續穩定運行。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定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付費標準,有序推進水泥窯、冶煉窯爐協同處置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等,統籌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爐協同應急處置醫療廢物。推進廚余垃圾、園林廢棄物、污水廠污泥等低值有機廢物的統籌協同處置。

二是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

1.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將廢舊物資回收相關設施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障用地需求,合理布局、規范建設回收網絡體系,統籌推進廢舊物資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兩網融合”。放寬廢舊物資回收車輛進城、進小區限制并規范管理,保障合理路權。積極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協同,提高規范化回收企業對個體經營者的整合能力,進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廢舊物資便利化水平。規范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經營秩序,提升行業整體形象與經營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完善鄉村回收網絡,推動城鄉廢舊物資回收處理體系一體化發展。支持供銷合作社系統依托銷售服務網絡,開展廢舊物資回收。

2.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動再生資源規?;?、規范化、清潔化利用,促進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城市礦產”基地。實施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手機、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規范管理,提升行業規范化水平,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報廢船舶、廢鉛蓄電池等拆解利用企業規范管理和環境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整治力度,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加快建立再生原材料推廣使用制度,拓展再生原材料市場應用渠道,強化再生資源對戰略性礦產資源供給保障能力。

3.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平臺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為監管,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標準化、規范化服務,鼓勵平臺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推動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范建設和運營,鼓勵建設集中規范的“跳蚤市場”。鼓勵在各級學校設置舊書分享角、分享日,促進廣大師生舊書交換使用。鼓勵社區定期組織二手商品交易活動,促進轄區內居民家庭閑置物品交易和流通。

4.促進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文辦設備等再制造水平,推動盾構機、航空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關鍵技術。培育專業化再制造舊件回收企業。支持建設再制造產品交易平臺。鼓勵企業在售后服務體系中應用再制造產品并履行告知義務。推動再制造技術與裝備數字化轉型結合,為大型機電裝備提供定制化再制造服務。在監管部門信息共享、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自貿試驗區支持探索開展航空、數控機床、通信設備等保稅維修和再制造復出口業務。加強再制造產品評定和推廣。

三是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

1.加強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林業廢棄物、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等農林廢棄物高效利用。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堅持農用優先,加大秸稈還田力度,發揮耕地保育功能,鼓勵秸稈離田產業化利用,開發新材料新產品,提高秸稈飼料、燃料、原料等附加值。加強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建設,鼓勵種養結合,促進農用有機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因地制宜鼓勵利用次小薪材、林業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進行復合板材生產、食用菌栽培和能源化利用,推進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

2.加強廢舊農用物資回收利用。引導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用物資企業、廢舊物資回收企業等相關責任主體主動參與回收。支持鄉鎮集中開展回收設施建設,健全農膜、化肥與農藥包裝、灌溉器材、農機具、漁網等廢舊農用物資回收體系。建設區域性廢舊農用物資集中處置利用設施,提高規模化、資源化利用水平。

3.推行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推行種養結合、農牧結合、養殖場建設與農田建設有機結合,推廣畜禽、魚、糧、菜、果、茶協同發展模式。打造一批生態農場和生態循環農業產業聯合體,探索可持續運行機制。推進農村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發揮清潔能源供應和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綜合效益。構建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廣林上、林間、林下立體開發產業模式。推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生物質能、旅游康養等循環鏈接,鼓勵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規劃還提出十一項重點工程與行動,具體包括:一、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程;二、園區循環化發展工程;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四、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五、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工程;六、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八、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行動;九、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行動;十、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推進行動;十一、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動。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