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劉瓊提出新發展階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方面思考

2021-07-14 12:10 中國發展網
生態文明建設

摘要:福建、江西、貴州、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中央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實踐相結合,統一體制創新、模式探索為重點,取得一大批成果和實效。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確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吳承坤 2021年7月12日,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系列論壇之一“十四五”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主題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貴州、福建、江西、海南等省發展改革委的有關負責人及有關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交流生態文明以及生態文明制度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就“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開展了熱烈的主題討論和觀點碰撞。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劉瓊提出了新發展階段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三個方面的思考:

第一,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文明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引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一體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開展了一系列的根本性、開放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一是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制全面加強。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制總體方案,從總體目標細分理念、重點任務、重大制度方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改革進行全面系統部署安排。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頂層設計和制度體制加快形成,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顯著增強。重要領域和關鍵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福建、江西、貴州、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中央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實踐相結合,統一體制創新、模式探索為重點,取得一大批成果和實效。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確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成效顯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工作更加優化。資源能源利用效果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區域綠色發展格局加速形成,區域綠色發展格局加速形成,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大批高污染繼續退出。“十三五”時期,對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5.9%,萬元GDP能耗、用水量比、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13.2%、25%和18.8%,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

三是生態文明建設世界影響更加深遠。我們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推進國內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地球生命共同體,為構建清潔美麗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們積極參與,認真履行多邊環境協定和各項承諾,推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和國際聯盟,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巨大貢獻。我們成功申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推進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全球性會議,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協調作用,指導開展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資源節約、生態系統修復的相關機制建設。以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為重點,圍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開展改革實現。推進環境治理能力建設。“十三五”期間,發展改革委在生態環保領域安排專項投資合計2908億元。

第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新任務。“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站在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

一是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新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較快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一系列重要部署,體現了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方向和任務,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更加注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統籌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多要素協同,進行綜合治理。更加注重通過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

二是綠色作為新發展理念之一,要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鞏固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的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服務。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在制定發展規劃和產業、財稅、投資、金融、價格以及貿易政策上,充分體現生態文明的要求,牢牢守住生態文明紅線,努力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三是以碳達峰、碳中和為戰略導向,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塑造綠色競爭新優勢,實現以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著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重大戰略部署。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下好先手棋,加快推進經濟綠色轉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效利用全球要素資源,與國內大循環建立在資源有保障、環境可承受的基礎上,主動順應和引領全球綠色發展大勢,全產業鏈布局綠色低碳產業,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勢頭和產業的優勢,加快商業模式的培育和迭代升級。積極參與主動引領國際規則體系,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塑造共生競爭新優勢。

第三,努力推動“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我們要胸懷國之大者,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完善生態文明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為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應有貢獻。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