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將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作為融合發展重點區域
摘要:《規劃》明確了“十四五”發展目標和遠景目標:到2025年,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瓶頸基本消除,產業合作更加緊密,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能源合作長效機制基本形成;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文化旅游合作日益加深,人才交流進一步深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共享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與京津冀地區聯動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全面形成,與長三角、大灣區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協作體系基本形成。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崔志強
近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十場發布會,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融合發展實現高水平崛起規劃》。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發展目標和遠景目標:到2025年,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瓶頸基本消除,產業合作更加緊密,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能源合作長效機制基本形成;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文化旅游合作日益加深,人才交流進一步深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共享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與京津冀地區聯動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全面形成,與長三角、大灣區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協作體系基本形成。
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立剛介紹,根據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完成了《規劃》編制工作?!兑巹潯妨⒆阌诮鉀Q山西省開展區域合作在合作機制、創新能力、省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將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作為融合發展的重點區域,明確了1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兑巹潯返膶嵤?,將對山西省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規劃》中提出加強與沿黃省區交流合作。據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處處長朱紅濤介紹,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黃河流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7萬平方公里,58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穩定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下一步將從以下幾方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落實落地。一是構建完備的政策體系,于今年年底前編制完成貫徹落實國家規劃綱要的“十四五”實施方案、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等10個專項規劃和11市區域規劃,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形成“1+N+X”規劃和政策體系;二是強化“四水四定”落細落實,統籌推進“五水綜改”,嚴格控制缺水地區、水資源敏感區域用水強度,全面開展節水型城市建設;三是強化生態修復系統治理,扎實推進實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深入開展汾河、沁河、涑水河等黃河支流綜合治理;四是強化環境污染“3+1”綜合治理,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建立健全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突出城鄉生活污染系統治理;五是強化重大項目謀劃實施,重點圍繞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污染系統治理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具有標志性、帶動性的重大項目,切實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六是強化與沿黃省區協同合作,協調推進水資源保護與污染防治,加快形成黃河流域現代化交通網絡,聯合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和科研技術攻關,努力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更多領域破題,與沿黃省區一道,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奏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