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實施“四碳創新”聯動機制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驗被推廣
摘要:在促進城市低碳化改造方面,鎮江通過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制度,完成園區循環化改造,每年減少碳排放約2萬噸。
張建霞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潘曉娟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推廣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等地區經驗的通知》(發改辦規劃〔2021〕668號)?!锻ㄖ肪劢?ldquo;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提高城市建設與治理水平”“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三大領域,推出22個省(市、區)62條典型經驗做法,其中江蘇省鎮江市“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制度,完成園區循環化改造”的經驗做法被列入推廣名單。
鎮江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談沁磊介紹說,鎮江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自2016年獲批設立生態城鎮化示范區以來,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為主線,著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生態城鎮化建設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鎮江市鮮明確立“生態領先、特色發展”的戰略路徑,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體系,全市實現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和碳排放強度大幅降低“三個同步”,具有率先實現雙碳目標的良好基礎。
在促進城市低碳化改造方面,鎮江通過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制度,完成園區循環化改造,每年減少碳排放約2萬噸。近年來,鎮江市加大力度推進低碳發展,明確低碳建設任務,形成系統化的政策推進機制。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低碳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低碳發展辦公室”,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四套班子共同抓”的領導工作機制。制定實施《鎮江市中長期低碳發展規劃》《鎮江市低碳城市試點實施方案》《鎮江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暫行辦法》等系列文件。通過明確低碳建設任務及責任主體,將目標落實到具體項目,納入目標管理體系,項目化、制度化推進低碳發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鎮江市通過實施產業碳轉型、項目碳評估、區域碳考核、企業碳管理的“四碳創新”聯動機制,強力推進低碳發展。
一是產業碳轉型。按照國際核算標準,核算工業各行業碳排放量,通過行業碳排放量與其利稅、從業人員、產值的對比分析,明確轉型方向與重點,從產業角度推進碳峰值實現。
二是項目碳評估。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制度,紅燈否決、黃燈補償、綠燈放行,從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項目,建立產業低碳發展的“防火墻”。
三是區域碳考核。以縣域為單位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年度黨政目標績效管理,在全國率先出臺試行部門和企業雙層碳統計制度,為碳考核奠定法治基礎。
四是企業碳管理。對重點碳排放企業實施碳資產管理,在線監控企業煤、電、油、氣消耗及生產過程碳排放,搭建企業碳資產管理系統,引導企業實施節能降碳精細化管理。
談沁磊介紹說,鎮江市在生態城鎮化建設中突出了產業轉型“三個變”。一是推動園區由“散”變“聚”。按照“集中集聚集約”原則,規劃建設一批先進制造業特色園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形成“一區一定位、一園一特色”。二是推動產業由“低”變“高”。發展環境友好型綠色低碳產業,重點圍繞“四群八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創成國家工業綠色轉型試點城市,成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三是推動資源變“廢”為“寶”。在全省率先實現省級以上經開區園區循環化改造全覆蓋,鎮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成全省首家國家級循環化改造園區,丹陽創成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市。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鎮江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創新機制,取得了突出而顯著的成效。
一是建立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實施差別化價格調控。
二是建立嚴格的環境準入機制。嚴格環境準入,嚴格排污許可,實施總量控制,及時信息披露,建立賠償制度。
三是建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率先在全國探索碳峰值實現路徑,開發低碳城市建設管理云平臺,建立了面向政府、企業、社會的虛擬化網絡服務中心。
四是建立生態文明管理機制。建立綠色考評體系,整合相關部門職能,探索職能有機統一的生態文明大部門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