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 浙江省大力推進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 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標志性工程
摘要:一是全力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編制完成浙江省“十四五”對口援疆、援藏、援青規劃。“十四五”期間,圍繞智力支援、產業支援促進就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支援五大重點任務,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規劃安排項目639項,其中2021年度安排項目558項。
中國發展網訊 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學習貫徹《“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 分享之浙江省大力推進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 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標志性工程案例。
浙江省高度重視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工作,將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作為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標志性工程,在省內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加快省內山區26縣和革命老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堅決扛起做好對口工作的政治擔當,高標準做好對口支援、對口合作和東西部協作工作,助力對口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取得了積極成效。
聚焦補短強弱,加快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堅持把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著力構建“1+2+26+N”政策體系,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1”即一個總體方案。高質量編制并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總體發展目標、分層分類導向、重點任務舉措和政策保障措施,聚力實施做大產業擴大稅源行動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動。“2”即兩個指導意見。制定實施進一步加強山海協作、結對幫扶兩個指導意見,全面動員發達市縣、省級單位、省屬企業、央企在浙分支機構、金融機構、省屬高校參與結對幫扶工作,推動構建組團式、寬領域、全覆蓋的結對幫扶體系。“26”即實施“一縣一策”精準支持。針對山區26縣不同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特色優勢,“一縣一策”為每個山區縣量身定制發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推動共性問題共同解決、個性問題個別解決,推動每個山區縣培育做強一個特色主導產業,增強發展動力。
“N”即一批專項支持政策。按照“小切口、大牽引”的思路,聚焦產業發展、要素保障、人才支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動省級有關單位先后制定20個支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傳承紅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積極爭取將浙西南革命老區納入全國12個革命老區范圍,加大對浙西南等革命老區統籌支持力度,推動革命老區加快共同富裕步伐,努力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窗口。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根據《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要求,結合我省實際,聚焦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研究編制并以省政府名義印發《新時代支持浙西南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我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舉措。二是提升振興活力。加快革命老區提升發展“一縣一業”特色生態產業,積極挖歷史經典產業品牌文化價值,培育做強農旅富民產業。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盤活鄉村閑置資產,持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積極支持革命老區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接軌融入都市區經濟,推進優質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深化市際、縣際有機結合的流域補償機制,探索完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應用體系。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一批高速公路、鐵路、通用機場和內河港口、航道建設,提升革命老區交通運輸支撐能力。重點支持引導革命老區發展可再生能源,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和海上風電布局建設。支持革命老區高質量建設5G網絡,推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弘揚紅色文化。創建和提升一批革命老區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史教育、紅色旅游教育基地,打造政治引領、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基層執政陣地。加強革命史實研究和革命文物價值挖掘,高水平打造紅色旅游景點景區,策劃推出一批革命老區紅色旅游“浙里紅”精品路線。
堅持協同聯動,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
推動陸海統籌、山海互濟,持續深化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加快山區26縣和革命老區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攜手共富的良好態勢。一是不斷拓展山海協作領域。從以產業協作為主,向資金要素、科技創新、公共服務、消費幫扶、人才支撐、鄉村振興等多領域拓展,推動山海資源優勢互補、要素有機銜接。二是不斷豐富山海協作平臺。從謀劃設立9個山海協作工業產業園、18個山海協作文旅產業園,到創新建立山海協作“產業飛地”“科創飛地”“消薄飛地”,平臺載體越來越豐富。特別是今年以來,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山海協作“飛地”高質量建設與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山區26縣和革命老區到省內發達地區投資建設面積1平方公里左右、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飛地”,拓展發展空間、開辟稅源渠道,目前已推動18個“產業飛地”簽約共建。30個“消薄飛地”已實現山區26縣全覆蓋,累計返利超2億元。積極推動杭州、嘉興等地為山區26縣集中布局“科創飛地”。三是不斷完善山海協作機制。印發《進一步加強山海協作結對幫扶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山海協作指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50個經濟強縣結對幫扶山區26縣,每年推動山海協作產業項目300個左右、完成投資400億元以上。同時,大力支持寧海、長興縣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建設,引導產業集聚發展、要素合理配置、資源集約利用。
強化使命擔當,全力打造對口工作升級版
堅決扛起對口工作政治責任,將對口工作納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內容,印發實施《關于打造對口工作升級版實施意見》,推進工作項目化、項目體系化、體系品牌化,全面加強對對口地區幫扶力度。一是全力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編制完成浙江省“十四五”對口援疆、援藏、援青規劃。“十四五”期間,圍繞智力支援、產業支援促進就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支援五大重點任務,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規劃安排項目639項,其中2021年度安排項目558項。二是全力做好對口合作工作。浙吉兩省簽訂了新一輪《深化對口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十四五”期間雙方合作的重點,印發實施2021年度浙吉重點合作項目清單,推進重點合作項目53個。完善浙吉合作高端智庫,深化推進“一市一平臺(園區)”建設。三是全力做好東西部協作工作。簽署《深化浙川東西部協作和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推進東西部協作工作結對關系調整平穩過渡。選派155名干部入川掛職,到位專業技術人才1150人,幫助四川省36.75萬名農村勞動力、5.77萬名脫貧人口實現勞務協作轉移就業,采購銷售四川省消費幫扶產品21.3億元。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