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區:以重大產業項目求突破之舉,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大盤
摘要:今年5月27日,總投資70億元的省市重大項目日立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制造基地開工,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標桿配套企業”,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營收約100億元。
中國發展網訊 據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本,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下力氣抓項目、興產業。當前,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六合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創新賦能、矢志工業崛起、突出特色發展,以重大產業項目求突破之舉、聚升級之能、謀增長之勢,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大盤,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p>
發展之效:以重大項目求突破之舉
一是重大產業項目接連落地。今年5月27日,總投資70億元的省市重大項目日立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制造基地開工,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標桿配套企業”,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營收約100億元;5月28日,總投資100億元的省市重大項目國軒新能源智能制造投產,全部達產后年產20GWh動力電池,年銷售不低于120億元。1-5月,全區簽約落地的億元以上項目110個,制造業項目占比超七成。
二是重要經濟指標加快躍升。近兩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全市前列,特別是工業投資2019年增長11.4%、2020年增長27.3%、2021年達到38.2%;規上工業總產值逐年大提升,2019年增長8.1%、2020年增長11.4%、2021年增長26.9%,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度明顯提升。2021年在中國工業百強區中的排名兩年前進42位、躋身30強,獲評2021年度省制造業創新轉型成效明顯地區?! ?/p>
三是重點載體平臺做大做強。六合高新區在建、投用科創載體和產業化空間超過100萬平方米,六合科創中心棠邑科技企業孵化器、龍池科技企業孵化器獲評“國家級”,龍袍新城產業片區、六合科技創新港、高新科技城、環??萍汲?、數控機床產業園、金牛湖—冶山旅游度假區等載體加快建設。六合經濟開發區獲評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優秀載體”稱號,在全省省級開發區排名大踏步進位,由2019年的第27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9位,兩年前進8個位次?! ?/p>
發展之策:以重大項目聚升級之能
一是做項目建設的“加法”,加快主導產業集聚集群。聚焦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方向,著力用好領導掛鉤、專班推進、掛圖作戰、駐企服務等工作機制,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提速提效。以國軒新能源智能制造項目為例,該項目去年6月簽約落戶、10月即開工,為推動項目早日竣工投產,六合成立服務專班,由區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每周調度,園區、部門協調聯動,從破土動工到首條產線正式投產運營不到8個月時間,既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也干出了大抓發展的精氣神。目前,以國軒等新能源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壯大,智能裝備制造、節能環保與新材料、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等主導產業能級不斷躍升,主導產業規上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5.4%?! ?/p>
二是做落后產能的“減法”,加快低效資源騰籠換鳳。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做好低效用地盤活再開發的“文章”,有效破解要素制約瓶頸。去年盤活低效土地引進了南京舒普思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南京垠坤投資實業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今年4月簽約落地萬洋高端裝備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0億元,將引入“垂直工廠”模式,新建8萬平方米高標準廠房,整體運營后產值將達35億元、稅收2.5億元。通過改造提升、租賃盤活、引導轉讓、聯合開發、協議回收、土地置換等“六措并舉”,全區去年盤活2000多畝土地。今年專門出臺方案計劃再盤活1000多畝,切實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后勁?! ?/p>
三是做改革創新的“乘法”,加快園區活力充分釋放。創新推出“一區多園”“集成招商”“全員服務”等改革舉措,助推重點功能板塊提質增效、做強能級。六合經濟開發區深入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推動一批高端制造業項目簽約落地,獲評中國營商環境十大創新示范區、中國工業經濟十大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江蘇省智慧園區。六合高新區搶抓科技創新港建設契機,加強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創新合作,南京長江工業技術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產學研一體化項目實體化運作。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園圍繞打造“省級強鏈”“國家級基地”目標,引進落地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蘇工業母機產業發展研究院?! ?/p>
四是做市場藩籬的“除法”,加快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111”法治服務體系,創新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中小微企業“訂單融資”法律服務,以及駐企聯絡員、助企服務團等舉措,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在2021年市對區綜合考核滿意度評價中,六合首次進入全市前3,被評為全市機關作風建設先進單位。今年“國務院33條”等一系列政策發布后,六合組建工作專班,“一企一策”服務、開通綠色通道,統一調度用好“免申即享”機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六合把每個發展板塊、功能片區、部門單位能否為企業擔當、能否解企業所難作為實績考察重要內容,用心用情用力親商助企、優化服務,推動營商環境邁上新臺階。
發展之思:以重大項目謀增長之勢
一是把握發展方向,處理好數量和質量的關系。堅持“高端化”方向,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搶抓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等國家戰略發展機遇,抓好數字經濟,推動主導產業邁向中高端。堅持“綠色化”方向,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一個都不要,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一個都不上。堅持“特色化”方向,錨定先進制造業發展方向,與中心城區形成聯動策應,鏈接總部資源做強產業園區,鏈接金融資源發展實體經濟,鏈接創新資源做好成果轉化,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p>
二是加強整體規劃,處理好存量和增量的關系。充分發揮現有企業、項目的潛能和優勢,不斷拓展和延伸產業鏈條,對僵尸企業和落后產能實施關停退轉,釋放錯配資源。大力招商引資,在強化設施配套、優化產業布局、集約節約用地、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加快探索,推動土地、資金、用能等要素向重大產業項目、龍頭標志企業等重點領域傾斜,確保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三是突出精準施策,處理好投資量和實物量的關系。持續加大簽約項目跟蹤保障力度,緊盯合同履約率、資金到賬率和項目開工率關鍵環節,逐一跟進、盡快落地。堅持滾動推進,對在建的項目,指導督促建設單位進一步細化節點、掛圖作戰,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和投資額;對即將竣工投產的項目,提前做好服務保障,推動竣工即入駐、入駐即投產;對尚不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最大限度創造條件,開辟綠色通道,能快則快、能早則早。
四是堅持實干導向,處理好定量和變量的關系。在常態化防控條件下,如何有效幫助企業破解資金周轉壓力、項目開工滯后、銷售渠道不暢等一系列難題,干部、作風、環境是最大的變量,但抓好了就是最大的定量。我們將堅持發展抓項目、項目看成效,用實績考量、用結果說話。積極在全社會營造干事創業、重商親商的良好氛圍,聚焦政務、法務、市場、社會等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投資目的地。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