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解讀之三 | 聚焦三個維度 優化兩個服務 突出一個重點 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邁上新征程
摘要:《行動方案》堅持以切實提升經營主體獲得感為導向,以創新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為重點,部署了六方面19項工作任務,有助于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為破除制約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明確方向和實施路徑,標志著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邁上新征程,也為天津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力京津冀區域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了寶貴機遇。
一、《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堅持以切實提升經營主體獲得感為導向,以創新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為重點,部署了六方面19項工作任務,有助于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
(一)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個維度,切實提升經營主體獲得感滿意度。在持續規范市場環境方面,推出優化經營主體登記管理、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協作、提升跨區域創新協同能力等措施,進一步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在持續加強法治建設方面,推出協同推進企業合法權益保護、推動監管執法標準規范統一、提高異地司法協同質效、加快建設誠信京津冀等措施,進一步保障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在持續提升國際化水平方面,推出推進區域高層次協同開放、做好外商投資企業服務、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措施,進一步營造開放包容的投資貿易環境。
(二)優化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兩個服務,推動三地企業協同發展。在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方面,推出提升異地辦事便利度、加強數據信息互認共享、融合線上線下辦事渠道等措施,更好滿足經營主體辦事需求。在持續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方面,推出促進教育資源協同發展、推進醫療資源共建共享、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協作等措施,助力區域協同發展。
(三)突出一個重點,大力支持雄安新區優化營商環境。聚焦持續提升涉企服務質效、加快重點領域對外開放、著力營造創新創業生態三個方面,提出創新用地政策、推進雄安新區智慧海關建設、將雄安新區納入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等一系列立足雄安新區實際情況、契合雄安新區發展需求的政策舉措,進一步支持雄安新區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功能疏解項目落地。
二、主動融入區域營商環境建設大局,在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中展現天津之為
近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實施“十項行動”,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擺在“十項行動”的首要位置,并立足天津發展實際,把推進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作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環節,市級各有關單位和各區政府積極對接北京市、河北省兄弟單位,共同推進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
(一)優化經營主體管理,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全面實施經營主體登記的申請文書規范和提交材料規范,持續提升京津冀企業全生命周期商事登記規范化和便利度,推進三地企業開辦、變更、注銷規則和流程統一。進一步簡化企業遷移手續,取消申請遷出環節,打造“一地申請、資料互認、內部流轉、一次辦結”服務模式。依托京津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搭建跨區域公共信用數據共享系統,采用“內部共享+外部應用”模式,實現京津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8類公共信用數據跨區域共享。京津冀構建區域性反壟斷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合作機制,三地簽署《京津冀反壟斷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合作協議》,開展公平競爭審查交叉互查,有效打破行政性市場壁壘。聯合制定印發《京津冀公平競爭審查互查審查標準指南》,統一公平競爭審查尺度,更好實現交叉檢查結果通報互認。
(二)提升政務服務標準,打造高效便利政務環境。京津冀三地按照同事項名稱、同受理標準、同申請材料、同辦理時限的要求,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置“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依托京津冀三地網上辦事大廳,為申請人提供咨詢幫辦服務,實現跨域通辦、異地可辦。2023年,為方便企業群眾跨區域辦事創業,破解互認難題,率先發布京冀企業在天津市直接生效和可直接認定的31項涉企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引領三地聯合推出165項涉及14個部門50個類別的資質資格互認清單。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置“京津冀通辦”窗口,完善京津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區功能,除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外,將京津冀區域通辦事項全部納入京津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區。持續深化“京津冀+雄安”政務服務自助辦理,三地差異化自助辦功能以“本地化”服務形式進駐各自政務服務終端設備,動態調整事項清單,做好自助服務保障,加強資源互認、數據共享、服務互通,推動更多領域高頻辦理事項實現京津冀自助辦理。
(三)提速通關物流效率,打造暢通無阻貿易環境。京津冀三地海關持續深化“首創性”“差異化”制度創新,推動“原產地證書微小差錯不影響關稅待遇”等7項措施順利實施。對分支機構或辦公場所跨京津冀區域的企業,建立一關牽頭、兩關協同的聯合認證模式,三地海關線上同步入組、同步認證、同步研判。天津推行“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模式,進口提箱時間從1—2天壓縮至最短1.5小時,出口貨物實現“從工廠直達碼頭”裝運,有力助推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在全國海關率先試點開發應用進口LNG先征后返系統,截至2024年6月底,天津海關共成功辦理進口LNG線上返稅18批次,返還增值稅16.51億元,投入使用京津冀地區首個LNG保稅倉庫。積極推動“保稅展示交易異地監管模式”,2024年1—6月,天津綜保區企業在北京、河北展示商品貨值1319.3萬元。天津開發5大類78項“單一窗口”地方特色服務功能,滿足企業“一站式”通關申報需求。搭建“京津冀協同服務專區”,為企業提供北京空運、天津海運和河北鐵運物流線上辦事及數據服務應用等20項服務功能,實現用戶體系互認、特色功能互用。幫扶企業建成唯品會退貨中心倉和菜鳥退貨中心倉,打通跨境電商退貨“最后一公里”。
(四)促進公共服務共享,打造包容暖心人文環境。充分發揮優質醫療資源優勢,切實保障群眾異地就醫需求。織密異地就醫“服務網”,2020年開展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醫保直接結算試點,2021年京津冀開通5種門診慢特病跨省異地直接結算試點。全力推進異地就醫“高效辦”,實行異地就醫備案“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次辦結”。在全國層面率先將異地就醫備案列入省級“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創新實行京津冀區域內異地就醫“免備案”,參保群眾在京津冀就醫實現“一碼通行”。實施《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推動三地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推動京津冀職稱評審結果互認,保障專業技術人才在京津冀三地流動暢通無阻、評價效力銜接、使用一視同仁,京津冀三省市職稱證書無需換證,用人單位可直接聘任。依托職稱證書核驗平臺,實現人才登錄一個平臺就能在線核驗京津冀三地職稱證書信息。
推動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是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更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光榮使命。下一步,天津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行動方案》出臺為契機,嚴格貫徹落實《行動方案》要求,與北京市、河北省緊密協同,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為打造京津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貢獻天津力量。(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辦公室)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解讀之三 | 聚焦三個維度 優化兩個服務 突出一個重點 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邁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