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推廣高鐵浮動定價 投產新線3700公里 國鐵集團2021年怎么干

2021-01-05 00:10 北京商報
國鐵集團 國家鐵路

摘要:在客運服務上,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21.6億人,相較2019年的35.7億人大幅下降40%。但在提質方面,全面推行了電子客票,旅客持身份證可在全國2878個高鐵和普鐵車站“一證通行”。在京滬高鐵、成渝高鐵試點服務提質和靈活調價相結合的經營機制,滿足旅客多樣化市場需求。

1月4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度工作會議,曬出2020年“鐵路成績單”。2020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時速160-350公里復興號全系列動車組全部投入運用,全年開行中歐班列首次突破1萬列。

國鐵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陸東福說,2021年,國鐵集團將扎實推進川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組織實施“CR450科技創新工程”,逐步推廣高鐵票價差異化的浮動定價機制,穩步擴大互聯網訂餐、探索無感進出站、智能安檢、靜音車廂等服務舉措。

根據國鐵集團工作目標,2021年國家鐵路預計將運送旅客31.12億人、同比增長43.7%,發送貨物37億噸、同比增長3.4%,鐵路經營總收入預計為11770億元。國家鐵路將投產新線3700公里左右。

固投七年來首次低于8000億元

國鐵集團表示,2020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9億元,較年初計劃增加719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5550億元以上,超過2019年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2014年以來,鐵路固定投資首次低于8000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鐵路固定投資跌破800億元;二季度,國鐵集團調整了鐵路投資計劃,鐵路投資猛增,上半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目標超額完成,累計完成3258億元,同比增長1.2%;三季度鐵路投資微降。

在交通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張柱庭看來,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主要是鐵路建設是以國家投資為主體的,在經濟困難時期依然保持在這個高度,還是難能可貴的。而且全國的鐵路固投也包含一部分社會的投資,整體與往年應該還是基本持平的。”

不過,2020投產新線超目標完成。京雄城際、銀西高鐵、鄭太高鐵、連鎮高鐵、鹽通高鐵、滬蘇通鐵路、格庫鐵路、大臨鐵路等多條新線順利開通運營,累計投產里程4933公里。超出2020年初提出的4000公里投產新線目標,“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

在營收方面,國家鐵路完成經營總收入11344億元,其中,運輸收入6501億元,較調整目標增收347億元,同比減少20%。

在客運服務上,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21.6億人,相較2019年的35.7億人大幅下降40%。但在提質方面,全面推行了電子客票,旅客持身份證可在全國2878個高鐵和普鐵車站“一證通行”。在京滬高鐵、成渝高鐵試點服務提質和靈活調價相結合的經營機制,滿足旅客多樣化市場需求。

貨物發送量則延續了增長態勢。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35.8億噸,增長4.1%。雖與去年初制定的36.5億噸目標略有差距,但日均裝車達16.1萬車,創歷史最好水平。鐵路貨運量占全社會貨運量的比重由2016年的7.7%提高到2020年的9.9%,運輸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其中,中歐班列開行逆勢增長。全年開行中歐班列1.24萬列,同比增長50%。

逐步推廣高鐵浮動定價機制

除了亮出2020年工作成績單,會議同時確立了國鐵集團2021年主要工作目標。2021年,國家鐵路計劃完成旅客發送量31.12億人、同比增長43.7%,貨物發送量37億噸、同比增長3.4%;扎實推進川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全面完成鐵路投資任務,投產新線3700公里左右;完成鐵路經營總收入11770億元;努力實現鐵路節能減排目標。

在運輸組織變革上,優化高鐵和普速客車、客運和貨運列車開行結構,實現運力資源協調配置。綜合提升高鐵網利用效能,釋放普鐵繁忙干線貨運能力。適應貨運上量需求,加快實施短平快項目,打通能力堵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副司長鄭劍近日在全國地方鐵路“十四五”規劃發展研討會上也表示,“十四五”期間,鐵路建設必須堅持高鐵與普速并舉、客運與貨運兼顧、新建與改造結合,加大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優先貫通干線通道,補強能力緊張路段,打通多式聯運“前后一公里”。

“明確規劃建設時速350公里、250公里、200公里及以下鐵路需要滿足的客流密度、城市規模、路網功能等條件。”鄭劍說,除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外,項目實施需滿足財務平衡基本要求,合理引導社會預期,防止相互攀比、盲目建設以及片面追求高標準。

2020年,京滬高鐵浮動票價、靜音車廂等相繼推出,客運提質計劃初見成效。陸東福表示,2021年,國鐵將在滿足不同市場需求上見成效,探索建立全路統一的旅游產品設計和銷售平臺,逐步推廣高鐵票價差異化的浮動定價機制。

同時,穩步擴大互聯網訂餐等服務范圍,探索無感進出站、智能安檢、靜音車廂等服務舉措,深化“廁所革命”和車站“暢通工程”,保障老年及脫網人群線下服務。

在技術攻關上,國鐵表示,將組織實施“CR450科技創新工程”,研發更安全、更環保、更節能、更智能的復興號新產品。布局鐵路新基建,開展鐵路5G技術應用科技攻關和大數據運用。

推動中鐵特貨等股改上市

當前,我國鐵路建設仍有巨大需求,過去的舉債模式已經難以持續。2019年底發布的《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

交通部黨組書記楊傳堂此前曾表示,國鐵集團目前正處在深化落實公司制改革和加快推動股份制改造的關鍵時機。

2020年,國鐵集團制定了國鐵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在改機制上,國鐵集團總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完善,逐步向所屬企業派出外部董事,推進董事會規范運行。制定實施國鐵集團權力清單和鐵路局集團公司負面清單,進一步理順兩級法人管理關系。

在企業股份制改造上,京滬高鐵公司、鐵科軌道公司成功上市,廣深鐵路完成境外退市,形成境內資本運作方案。國家鐵路資產證券化率由1.3%提高到5.4%。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相比美國、日本鐵路資產證券化的83%和60%的水平,中國鐵路系統的資產證券化率依然很低,僅有2.23%左右,還有大量的優質資產未上市。隨著鐵路改革的推進,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鐵路資產走向資本市場。對于全行業而言,2020年京滬高鐵上市將帶動鐵路企業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形成行業示范效應。

國鐵集團表示,2021年,國鐵將更加重視優質資產股權化經營,有序推動中鐵特貨公司、金鷹重工公司等企業股改上市,開展設計集團等企業股改上市方案研究,推進既有上市公司再融資工作,加快實施鐵路公司路地股權結構調整,推動國鐵資本向路網干線集中。推進合資鐵路公司重組,落實合資鐵路債轉股試點方案。

“深化經營方式變革,釋放資源政策紅利。充分用好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出臺的支持鐵路發展的政策,更加重視優質資產股權化經營,有序推動相關企業股改上市,推進既有上市公司再融資工作;發揮鐵路市場和資源優勢,通過混改、合資合作等方式,貫通鐵路市場和產業鏈,促進多元經營發展壯大。”陸東福說。

北京商報 記者 陶鳳 王晨婷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推廣高鐵浮動定價 投產新線3700公里 國鐵集團2021年怎么干)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