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黃永和:強化汽車產業市場主體責任 推動汽車行業構建市場化發展環境

2021-08-19 15:44 中國發展網
汽車行業 節能減排 自主品牌

摘要:在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中,各項政策在擴大產業規模、利用外資、培育汽車產業鏈、提高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引導節能減排、加快產業組織結構調整、擴大出口、創造良好消費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定位為汽車行業高端智庫論壇,2021年以來,從戰略性高度和全新視角出發,圍繞行業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論壇舉辦了系列化專題活動,為新時期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獻智獻策。泰達汽車論壇特別策劃了以“重溫時代記憶 共話產業未來”為主題的專題訪談展播,邀請汽車行業權威專家,系統地回顧中國汽車產業重大政策制定的背景、產業變革的歷程,并暢談新時代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本期訪談嘉賓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先生。黃永和先生先后多次參與中國汽車產業政策的研究與起草工作,對汽車產業政策的出臺背景和實施效果有著深刻理解和準確研判。

問題一:在您的工作經歷中,主要研究的政策領域有哪些?

黃永和:長期以來,我從事汽車行業的政策研究工作,主要領域包括與WTO相關的汽車進出口政策、汽車服務貿易政策、汽車財稅政策、汽車產業政策及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等。調整優化進出口政策是順應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重要舉措,在進口政策的指引下,國際汽車產品積極進入中國市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品牌的崛起和發展;在出口政策的鼓勵下,本土企業形成了出口的體系化布局,產品逐步銷往海外,參與國際競爭。服務貿易是汽車產業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空間巨大。汽車服務貿易政策對于產品銷售、售后維修、汽車金融、汽車保險等汽車服務貿易的規范與有序發展、擴大汽車相關消費有著積極作用。汽車財稅政策體系從普惠制走向扶優扶強,財稅補貼的門檻不斷提高,引導技術提升與突破,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汽車消費。汽車產業政策對一定時期內產業的發展目標以及投資管理、準入管理、產品與技術發展、市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促進汽車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問題二:在研究過的政策中,您對哪項政策印象最深刻,當時政策出臺的背景是怎樣的?

黃永和:我對參與研究制定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印象最為深刻。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普遍陷入低迷。國際金融危機也給我國帶來了極大挑戰,出口大幅下滑,經濟增速放緩。雖然當時我國汽車產業正遭受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汽車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每一次重大危機都會帶來世界經濟和產業格局的重塑,因此,要從危機中更多地挖掘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要從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出發。從2008年9月開始,在國務院領導的部署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相關機構研究了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方案,主要包括鋼鐵、汽車、紡織、裝備制造、船舶、電子信息、石化、輕工業、有色金屬和物流業等十大重要工業行業。其中,《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率先出臺的,針對當時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并由國務院發布實施,提出了2009~2011年我國汽車產業的八大目標八大重點任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和任務的十一項政策措施。在十一項政策措施中,前四項措施解決拉動內需、保增長,包括減征乘用車購置稅、開展“汽車下鄉”、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清理取消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中間三項措施解決汽車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問題,包括促進和規范汽車消費信貸、規范和促進二手車市場發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體系建設;后四項措施解決汽車產業本身的問題,以結構調整為主,包括完善汽車企業重組政策、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推廣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落實和完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镀嚠a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一項目標明確、措施得力、實施力度大的汽車產業綜合性政策措施。創造性地提出“汽車下鄉”、減半征收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支持企業兼并重組、推廣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被視為推動2009年以來我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關鍵政策。長期以來,我國工業的增長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投入,核心技術和自主能力不足,增長方式粗放,較為依賴國際市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警示我們,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穩定汽車消費,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正是《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核心。

問題三:《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產生了哪些推動作用?

黃永和:消費者有需求、有購買能力,關鍵是增強信心?!镀嚠a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政策利好、對經濟好轉的預期提振了消費信心,緩解了企業經營困難,在較短時間內扭轉了汽車產業的低迷態勢,助推汽車市場規模創出新高,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汽車產銷突破1300萬輛首次成為世界第一。2009年,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379萬輛和1364萬輛,同比增長48%和46%,同比增長創歷年最高,乘用車產銷首次超過1000萬輛。汽車產銷快速增長不僅拉動了內需,還有效帶動了鋼鐵、輪胎、玻璃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全球經濟恢復舉步維艱的情況下,2009年我國汽車工業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績,成為推動全球車市快速復蘇的重要力量。同時,我國市場也為跨國汽車公司提供了發展保障,2009年主要跨國汽車公司在華銷量都取得了20%以上的提升。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增長,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汽車產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在2009-2020年,我國汽車銷量連續十二年全球第一,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小排量乘用車加快進入家庭,“汽車下鄉”改善農村交通運輸工具。得益于減半征收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政策,小排量乘用車成為拉動汽車銷量高增長的主要力量。2009年,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銷售達到720萬輛,同比增長7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0%,比上年同期提高近8個百分點。“汽車下鄉”拉動了農村內需,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村交通工具落后的重要舉措。2009年,全國共有258家汽車、摩托車生產企業與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簽訂汽車摩托車下鄉協議,6300多個汽車車型、9200多個摩托車車型參加汽車摩托車下鄉活動,全國兌付補貼資金86.8億元,在汽車方面有效拉動了輕型貨車和微型客車的消費。在上述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下,不僅汽車銷量快速提升,也使眾多城鄉百姓得到了實惠,推動了社會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自主品牌加快發展。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自主品牌發展乏力?!镀嚠a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要實施自主品牌戰略,著力培育自主品牌,擴大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比例。在技術開發、政府采購、融資渠道等方面制定相應政策,引導汽車生產企業將發展自主品牌作為企業戰略重點,支持汽車生產企業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國內外并購等多種方式發展自主品牌。2009年,在該項政策的推動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458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自主品牌轎車銷售222萬輛,占轎車市場的30%,市場份額同比提高近4個百分點。兼并重組取得進展,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是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汽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競爭下的企業實力差異日益明顯,這形成了汽車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基礎。在《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政策指引下,汽車產業兼并重組取得進展,廣汽集團重組長豐汽車,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重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汽車產業集中度也進一步提高,2009年,銷量前十名的汽車企業銷量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7%,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問題四:最后再請您談一談對汽車產業政策的展望。

黃永和:在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中,各項政策在擴大產業規模、利用外資、培育汽車產業鏈、提高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引導節能減排、加快產業組織結構調整、擴大出口、創造良好消費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以建設汽車強國為目標,將深化汽車生產和流通領域的“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業治理法制化水平。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健全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強化市場主體責任的政策體系,推動汽車行業構建市場化發展環境。

(泰達汽車論壇供稿)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