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產業項目建設行疾步穩,新舊動能轉換再譜新篇
摘要:今年以來,濟寧市發展改革委以“強力突破重大產業項目”為核心,以129個省級重點項目和122個市級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推進為抓手,從頂層設計、項目謀劃、創新服務、要素保障四個方面重點發力,保障新舊動能轉換從“三年初見成效”到“五年取得突破”順利轉變。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李靖、記者殷曉旭報道 在上海金山和浙江舟山的配送航線上,一架“大白鯊”正以每小時200公里的速度極速飛馳,海鮮從出海到端上餐桌只需1個小時!這項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飛行任務的執行者,就是山東頂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大白鯊”v50物流無人機。近年來,濟寧市縱深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動能轉換成效加速顯現。
今年以來,濟寧市發展改革委以“強力突破重大產業項目”為核心,以129個省級重點項目和122個市級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推進為抓手,從頂層設計、項目謀劃、創新服務、要素保障四個方面重點發力,保障新舊動能轉換從“三年初見成效”到“五年取得突破”順利轉變。
創新體制機制,升級新舊動能轉換頂格協調推進體系
濟寧市在全省率先組建由常務副市長任指揮長的新舊動能轉換指揮部,以指揮部模式推進項目建設,實行1個指揮部統一領導、2個業務科室日常推進、3個工作小組統籌協調、15個專班分頭落實的“12315”組織架構。根據“五年取得突破”決策部署,今年對新舊動能轉換指揮部再次進行了體制創新,實行“雙指揮長”制,在原指揮部基礎上,下設“重點產業項目推進”和“‘231’產業集群培育”兩個工作專班,謀劃實施全市重點產業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培育優良產業生態,發展壯大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是山東省唯一一個以指揮部模式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市。
制定出臺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2021—2022年),編制產業高質量發展突破行動計劃,制定未來兩年新舊動能轉換主要目標、具體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壓實“10+5”專班責任,分產業、分領域、分區域拉出產業集群培育、龍頭企業壯大、項目謀劃推進等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完善督辦制度和評價機制,推動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頂格協調推進體系。
提前謀劃布局,組建省市重點項目庫和儲備庫
積極爭取省級重點項目。2021年濟寧市129個項目列入省級重點項目盤子,其中省重大項目37個(實施類29個,儲備類8個),實施類項目總投資303.73億元,2021年計劃投資108.7億元,平均投資規模10.47億元,與全省相比,濟寧市“十強”產業項目占比83.8%,超出全省8.1個百分點,產業項目發展優勢顯著提升。省重點項目92個、數量列全省第4位,總投資865.87億元、規模列全省第5位。
高標準組建市級重點項目庫。篩選確定實施市級重點產業項目120個,包含新開工項目51個、續建項目69個;項目總投資134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60億元。項目平均單體投資額超過11億元,其中,總投資過10億元項目有52個,項目規模明顯大于往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57個、年度計劃投資155.8億元,數量和投資均占項目大盤子的4成,充分體現了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提前布局2022年重點項目儲備庫。市發展改革委深入一線,結合“十四五”規劃,圍繞各縣市區主導產業,對縣市區進行“一對一”指導幫扶,樹立“項目結構就是產業結構、項目投資反映經濟體量、通過項目培育產業體系”的鮮明導向;會同市“十強”產業專班、產業研究院對縣市區儲備項目進行篩選論證,擬定97個重點項目,指導做好項目落地前的手續辦理、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聚焦項目推進,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扎實開展“一大三小”專項督查。創建“大閉環、小分隊、小紙條、小專報”工作法,緊盯項目從立項到竣工的全生命周期,每月組織核查小分隊深入項目一線督進度、疏堵點,對落后項目下發預警“小紙條”,對縣市區經驗做法梳理形成“小專報”,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大問題”、推動“大變化”;今年以來已開展專項督查12次,調研項目1200余次,印發《重點項目進展月度通報》5篇,發布《新動能專報》156篇,督辦解決項目問題140余個。
深入實施“掛圖作戰”、“勞動競賽”。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節點化”要求,對省市重點項目逐個明確攻堅目標、時間節點,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工期、亮牌督導;大力開展“我是狀元”勞動競賽,表彰獎勵優秀選手,授予“濟寧狀元”榮譽稱號,激勵全市上下積極投身到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主戰場中來。
建立領導聯系服務機制和項目問題閉環解決機制。每個項目均由市級領導或市直部門領導專門聯系,“一對一”服務,打通項目在反映問題、解決問題中的“中梗阻”,全力保障項目快落地、快竣工、快投產;堅持“項目問題閉環解決”,依托新舊動能轉換督導服務平臺和現場督查,建立健全“搜集提報—分類轉辦—督辦問責—反饋評價”的項目問題閉環解決流程,全力破解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堵點、卡點、難點問題。
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強化要素服務支持力度
強化土地要素支持力度。今年以來,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市自然資源部門組織召開全市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會議,對151個省市重點項目進行了落地審查,根據審查意見和項目用地需求,制定預支保障方案,為天意機械、晶導微電子等77個省市重點產業項目解決5500余畝用地需求。
強化資金要素支持力度。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財政、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全市省市重點項目資金需求進行了全面摸底調研,結合項目實際,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目前已積極協調有關機構部門,通過專項債、基金、銀行貸款等方式為15個項目解決融資需求22.37億元。
強化手續辦理保障力度。建立“每周見進度,每周有進展”的工作機制,市發展改革委會同行政審批、生態環境、城鄉水務等部門緊盯項目制約問題,建立項目手續電子檔案,推動符合條件的省市重點項目納入審批綠色通道、并聯辦理,“即來即審”,目前省市級重點項目立項辦結率達100%,環評、能評、土地、規劃等手續辦結率達到90%以上。
在完善的體制機制和要素服務保障下,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在從“三年初見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跨越的關鍵一年,發展行疾步穩、成效節節攀升,截至9月底,121個省級項目完成投資342.2億元,投資完成率103.4%;122個市級重點產業項目完成投資305億元,投資完成率95.9%,均快于時間進度2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中韓高端裝備、尼山鹿鳴、微山湖5A景區等55個項目建設大提速,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睿安新材料、信發液壓、中冶經典等20個重點產業項目提前竣工投產,預計可拉動全市560億元以上投資,解決近3000人就業,進一步增強濟寧市產業吸附能力,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和現代優勢產業集群。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