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設立七年多來建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摘要:該區作為國家級創新發展平臺,正在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批復要求,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促進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積極開展“僑”特色的先行先試,努力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和面向全球華僑華人聚力發展的創新平臺,打造成為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現代產業集聚發展的新高地和對外交流合作的示范區。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魯利韋、石培璋、記者羅勉報道 從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了解到,《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條例》的頒布,是該區的大喜事、大好事,該區將充分利用《條例》頒布的良好契機,抓好《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一是加大對《條例》的宣傳、解讀,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宣講,讓每一位華僑試驗區的工作人員都充分理解《條例》的每一條文,讓關心關注華僑試驗區的每一位華僑華人都了解《條例》的內容,讓社會公眾都了解《條例》頒布實施的意義。二是細化各項招商引資政策,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疊加效應,釋放政策紅利,充分用好《條例》賦予華僑試驗區政策創新、機制創新的主動權,在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選好商、招大商、引強企,切實把華僑試驗區打造成投資興業的發展高地。三是在《條例》的總體框架和指導原則下,結合人才引進、土地開發、產業發展、工程管理、文化合作等實際工作需要,明確落實《條例》內容的實施方式和具體辦法。
該區作為國家級創新發展平臺,正在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批復要求,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促進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積極開展“僑”特色的先行先試,努力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和面向全球華僑華人聚力發展的創新平臺,打造成為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現代產業集聚發展的新高地和對外交流合作的示范區。
該區設立七年多來,建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直管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97個,總投資160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82億元。直管區存量登記注冊企業1058家,總注冊資本435.25億元。已有13個總部經濟項目落戶,總投資超200億元?;A設施及市政配套建設已累計投入398億元。建成總長33.6公里的市政主次干道,跨江大橋3座,海堤24.5公里;建成一批公園綠地,包括津灣公園、東海岸公園、總面積約60萬平方米的五十米綠化帶、紅樹林公園等;建成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國家示范性高中和5所幼兒園;建成全長約14.54公里的粵東首個地下綜合管廊。
該區表示,將以打造“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新高地為總目標,從三個方面闖出一條新時代“僑”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該區的發展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將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優質的服務、更加優惠的政策,為企業和人才打造施展才華的舞臺、成就事業的沃土、安心創業的家園,打造成“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新高地。
一是全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做好產業發展、園區建設、企業培育三篇文章,奮力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加快總部經濟產業聚集發展,推進珠港新城綜合開發。以華僑試驗區數字科技產業基地為支撐,持續引進一批成長快、高產值的數字科技創新企業。以汕頭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為依托,加快粵東5G創新運營中心建設。以加快推進立訊集團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中心項目、深圳市汕頭商會科技園項目、深汕數字科創產業園項目為著力點,吸引培育一批新型數字產業和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
二是全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狠抓服務質量,從項目落地前各項審批工作,到項目落地后的融資對接、股權托管等進行全過程跟進,全鏈條服務。加強優惠政策支持,用好省、市下放的行政職權。深入落實與深圳前海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學習借鑒前海的先進經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資源,借力加速發展。
三是全力推進“僑”文章全面提質。推動海外華文在線教育產業化,加快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建設。加強與華僑社團組織的聯系,創建“華僑之家”,謀劃建設華僑文化交流中心,構筑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研究制訂華僑產業投資項目扶持辦法和實施細則,吸引和匯聚新僑創新創業人才和潮籍英才回國回鄉創業。依托汕頭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國際跨境數據傳輸優勢,開展針對性招商引資,引導相關的華僑信息、資金、技術和產業到華僑試驗區集聚發展。加快華僑文化輸出,拍攝制作僑鄉短視頻,多渠道開展宣傳,向海內外華僑華人、商會社團等進一步宣傳展示汕頭華僑試驗區,提升汕頭華僑試驗區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