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委宣傳部以實事踐初心 以服務暖民心“”開展一系列惠民利民項目
摘要:每周六晚“小公園有約”、每天晚上“老媽宮戲臺有約”和每周三晚上“紅亭戲臺有約”等3個演出專場已然成為市民群眾心中的最佳本土演出。該部通過整合全市演出資源,以廣東潮劇院和汕頭市文化集團為演出主體,開展這3個惠民演出專場,截至8月,已開展惠民演出活動220場,受到廣大群眾點贊好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聶金秀、魯利韋、記者羅勉報道 從中共汕頭市委宣傳部了解到,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部牢牢把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主基調,高度重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學以致用、以學促行,立足實際工作,部署開展了一系列重點民生項目,以實事踐初心,以服務暖民心,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成效。
為真正做到“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該部專門制定了《市委宣傳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梳理形成25項重點項目清單,明確清單負責人和完成時間,確保各重點項目按時保質完成。圍繞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和25項重點民生項目清單,聚焦群眾需求,立足宣傳思想系統職責,從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著手,深入開展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內容涵蓋文藝文化惠民、基層文明實踐、關愛未成年人等方面,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每周六晚“小公園有約”、每天晚上“老媽宮戲臺有約”和每周三晚上“紅亭戲臺有約”等3個演出專場已然成為市民群眾心中的最佳本土演出。該部通過整合全市演出資源,以廣東潮劇院和汕頭市文化集團為演出主體,開展這3個惠民演出專場,截至8月,已開展惠民演出活動220場,受到廣大群眾點贊好評。開展100部100場紅色電影放映活動,以傳統流動放映的形式推動優質紅色電影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觀影人數累計超萬人。
在“i汕頭志愿之家”微信小程序上,群眾可以通過“點單”,然后志愿者通過“接單”選擇參與平臺“派單”發布的志愿服務項目,活動結束后平臺會進行“評單”,這樣的“點單派單”式志愿服務,精準對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助推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深入開展,為抓好陣地建設,該部精心打造14個鎮級示范所和204個村級示范站,帶動提升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水平。以“i汕頭志愿者之家”微信小程序為平臺,以全市1382個文明實踐陣地和1367支志愿服務隊為依托,廣泛發動市民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與此同時,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化“同在陽光下——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訓”項目,發動醫學博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等專業人才組建志愿講師團,常態化開展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訓公益課。設立“青春心答案”心理信箱和心理援助熱線電話,有針對性地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截至8月底,共舉辦線上線下講座160場,參與了5次文化下鄉活動、13次送課入學校活動,提供心理援助個案咨詢386小時,參與志愿者3萬多人次。
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該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開展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使黨史學習教育出實效、有特色。一是打造紅色文化精品,開展《紅色汕頭》系列連環畫叢書創作編印工作,指導推出潮劇《秘密交通站》《望海潮》、廣播劇《紅色交通線》和電視系列專題片《星火潮汕》《汕頭紅色地圖》等一批文藝精品,配合廣東衛視完成“紅色熱土、百年初心——廣東紅色故事匯”(汕頭篇)新媒體作品,同步進行《中國國家人文地理·汕頭》《丘逢甲與汕頭》和《百載商埠——汕頭舊影》等建黨100周年主題圖書的印制出版工作。二是打造宣傳教育陣地,以百載商埠古建筑胡文豹大樓為載體,建設集學習教育、志愿服務、道德講堂、文化展示等為一體的廻瀾書院,打造汕頭“文化客廳”。設計推出6條以“追尋紅色足跡 牢記初心使命”為主題的學習教育路線,加強城市主題景觀小品制作、戶外宣傳標識布設,強化各類紅色教育基地的宣傳教育功能。三是打造網上教育平臺,借助新媒體平臺優勢,開設“汕頭網上紅色展館”,方便市民游客使用。開設“黨史百年天天讀”欄目和《中國黨史專題講座》網絡課程,策劃“VR紅色展館”“追尋紅色足跡”線上H5等一批交互式傳播的融媒體產品,以新技術、新模式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網絡矩陣,推動掀起學習教育熱潮。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