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禁捕退捕 鄱陽湖漁民成功“上岸”
摘要: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千百年來,煙波浩渺的鄱陽湖不但成就了贛鄱大地“魚米之鄉”的美譽,也哺育了湖區祖輩世代捕魚為業的漁民。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鄭艾伽 記者華斌報道 數群野生江豚在清澈的水中嬉戲,時而追逐過往輪船,時而躍出江面換氣,一幅和諧、詩意的生態畫卷在江西鄱陽湖畔徐徐展開,而這一切都得益于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的展開。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千百年來,煙波浩渺的鄱陽湖不但成就了贛鄱大地“魚米之鄉”的美譽,也哺育了湖區祖輩世代捕魚為業的漁民。
“我祖祖輩輩都是靠鄱陽湖生活,是鄱陽湖養育了我。”永修縣重點水域護漁員代表熊宏偉告訴記者,此前,他曾是吳城漁業大隊的一名專業漁民,自18歲起就跟著父親捕魚,面對“十年禁漁”政策,熊宏偉在永修縣就業局安排下,積極學習新技術,考取船舶駕駛員證書,從“捕魚人”搖身一變“護漁人”,雖然丟棄了20多年的捕魚技術,但是看著鄱陽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熊宏偉打心眼里感到高興。
為更好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2020年1月1日開始,江西對長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陽湖,開啟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全面禁捕下,傳統漁民的生存就業成為了一次大考。
“江西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涉及48個縣(市、區),建檔立卡退捕漁船2.14萬艘、漁民6.82萬人,是全長江流域退捕任務最重、壓力最大的省份。”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禁捕退捕辦公室主任、執法監督處處長謝連根告訴記者,為確保“禁漁令”落地落實,江西出臺了一系列務實管用、惠及民生的政策舉措。
漁船處置完成率100%、漁民退捕率100%、適齡漁民參保率100%、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漁民就業率100%....四個百分百不僅展示了江西落實“十年禁漁”政策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也體現了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的目標初心。
據了解,江西先后在退捕漁民集中地區舉行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活動200余場。梳理企業招聘崗位信息,將適合退捕漁民年齡和勞動能力的崗位精準發送到漁民手機上,提供職業介紹近10萬人次。
為加強對退捕漁民進行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和跟蹤服務,江西對首次創業的退捕漁民,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幫助符合條件漁民申請享受創業擔保貸款、重點人群創業就業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并指導各地適當拓寬反擔保渠道,為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創業創新項目提供擔保支持,提高貸款可獲得性。目前,江西累計發放貸款4057萬元。
“通過持續壓實責任、查漏補缺、定期跟蹤、等務實舉措,我省轉產就業人數由2020年底的5.13萬人提高至2021年9月底的5.15萬人,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謝連根說道。
退捕漁民轉產上岸,鄱陽湖生態也得以煥然一新。據悉,禁捕以來,江西對鄱陽湖開展漁業資源監測8次,并針對長江旗艦物種江豚,統一組織開展了5次監測,監測結果表明,禁捕后,珍稀魚類逐年增加,江豚種群數量穩定向好,鄱陽湖等重點水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正逐步恢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正在加速繪就。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