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讀懂中國|科大訊飛杜蘭: “廣州的勇敢、融合、包容最感動我”
摘要: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獲邀出席并參加專題研討,和中外各界嘉賓一起聚焦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主題,共同探討如何將廣州打造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強市。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皮澤紅報道 12月1日-4日,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辦,作為世界了解中國發展戰略最具影響力的平臺之一,會議匯集了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外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跨國公司駐華代表等國內外約600名嘉賓參加。
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獲邀出席并參加專題研討,和中外各界嘉賓一起聚焦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主題,共同探討如何將廣州打造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強市。
強強聯合,科學家和企業家攜手共建科技創新強市
今年是“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第六屆,其中三屆就在廣州舉行。作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近年來,廣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取得重要成果。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在致辭時表示,具有廣州特色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體系形成中,科學家、企業家一個都不能少,更離不開科大訊飛等高新技術企業支持。要像尊重、重視科學家那樣對待企業家,高科技產業才能更好發展。他從科技創新邏輯層面,介紹了廣州大力實施科創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的實踐。
如何定義科技創新強市?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琶洲實驗室副主任陳俊龍從基礎科學創新到技術發明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廣州有雄厚的研究基礎,科研實力很強,希望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助、對科技龍頭企業扶持的力度,做強技術創新產業鏈。他提到了引進人才的重要性,“引進一個技術,我們做的可能是一個創新,但要把它變成產品、做成產業鏈,就要引進團隊,甚至國際團隊”。
建設科技創新強市,企業目標和城市目標應該如何有機統一?杜蘭提到了“頂天立地”的重要性,在技術上要做到“頂天”,在應用上要做到“立地”, 一直以來,科大訊飛的產業愿景是“頂天立地”,這和城市目標是一致的。
杜蘭說,廣州有非常好的“產學研”基礎,如果能夠打通,就可以實現正向循環,如果“產學研”之間有所割裂,就會影響產業帶動。廣州并不缺少好的科研基礎和好的產業基礎,重要的是培養更多的本土企業成長為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有兩大優勢,第一是能夠做核心技術的研發,第二是能夠拉動產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杜蘭說。
讀懂廣州,“勇敢”、“融合”、“包容”最動人
“從我自身的發展中,感受到廣州這座城市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杜蘭說,廣州有三個特質讓她非常感動,“勇敢”、“融合”、“包容”,“廣州有承載人才的平臺,有融合的產業,有包容的氣質”,她說。
第一是“勇敢”。杜蘭說,廣東人敢為天下先,廣東在科技上也敢飲頭啖湯。她提到科大訊飛多個應用首次落地都在廣州。在教育領域,第一個全過程記錄孩子教與學,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給出個性化“因材施教”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的學校就是花都區黃廣中學;首次在大型國際會議中使用大屏同步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就是在2017年的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敢于第一個嘗試AI+建筑設計技術的應用也是在這里。
第二是“融合”。杜蘭說,她一直堅信粵港澳大灣區是“AI+應用”最好的試驗田。“廣州有非常好的產業基礎,如果傳統企業不愿意把場景給我們開放,是很難做好的”,杜蘭說,科大訊飛和廣汽集團成立了汽車科技公司,共同探索用AI幫助司機實現更好的智能交互。本次參加圓桌討論環節的多家廣州龍頭企業都和科大訊飛有合作,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廣州支柱產業進行深度融合。
第三是“包容”。政協委員9年以來,杜蘭提了22個提案,每一次都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積極反饋。
“企業目標和城市目標要融合,就要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廣州這座城市。在產業鏈布局上,實現技術層和應用層的聯動發展,形成非常好的帶動效應。”杜蘭表示,非常期待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州共建一個共生共榮的“科技圈”,通過人工智能建設開放幸福的美好世界。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