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引導推動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2022-01-25 11:08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中小企業 “專精特新”

摘要:問:當下,“專精特新”這個詞成為市場熱點。請您為大家普及一下“專精特新”的相關知識,并做一下解讀。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張杉 記者 | 潘強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的主題。中小企業是數量最大的企業群體,也是解決就業的主要力量,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更是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更離不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更加深入了解“專精特新”,鼓勵企業朝著“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本報對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進行了采訪。

問:當下,“專精特新”這個詞成為市場熱點。請您為大家普及一下“專精特新”的相關知識,并做一下解讀。

答:就字面意義而言,“專精特新”是指具備了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一類中小企業。實際上,我們可以從更廣博的角度,更深入地體會這一觀念的內涵。我一直認為,“專精特新”概念的創造者,是千千萬萬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深入一線的經濟領域專家以及在中小企業服務領域工作的同志們。前不久遇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王欽教授專門談到,工業經濟研究所的老前輩曾為“專精特新”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做過細致研究。當年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同志與我一起探討如何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指出“我國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于迎難而上、自強不息”,提出“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十四五”規劃、2021年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等高層會議中,“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又被屢屢提及。在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又明確要求“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顯然,今天強調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

今天的中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關鍵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同時,在世紀疫情沖擊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小企業群體由于體量小、運營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弱、數量眾多,承受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盤,只要中小企業好,韌性強,中國經濟就無懼國際經濟風云變幻,能夠持續健康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排頭兵,由于長期以創新為導向,執著專一領域,根系扎得深,基礎打得牢,從成長之初開始,就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相對于一般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在面對較大困難乃至嚴峻挑戰時,往往體現出更大的韌性,且恢復能力更強。積極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帶動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將會有力應對當前的各種市場風險與挑戰,形成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最為有力的支撐。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在經濟結構、發展質量、核心技術等方面亟待加快彌補短板,特別是解決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實踐表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國家創新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產業鏈關鍵環節上,常常率先實現關鍵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突破,出現在有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第一線。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入到骨干大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鏈中,不僅能夠提升上下游協作配套水平,而且使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效率有效提高,最終提升我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已經成為提高我國產業競爭能力、鍛造制造業韌性、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筑牢經濟增長基礎的關鍵之舉。

問:為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國家推出了多項支持政策。您認為,中小企業重點需從哪些地方努力?

答:2021年以來,國家集中出臺了一批支持中小企業、包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2021年11月、12月期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9個部門發布了《“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打出了一組漂亮的政策組合拳。

這些政策不僅針對廣大中小企業遇到的原材料價格高企、供應鏈生產鏈受阻不暢、市場需求不足、融資困難、技術、人才缺乏等當前問題給予了含金量十足的支持,而且對中小企業中長期發展形成了一系列實操性很強的舉措。其中,《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以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提出了涵蓋財稅支持、信貸支持、直接融資支持、產業鏈協同創新、創新能力提升、數字化轉型、人才智力支持、助力開拓市場、精準對接服務、萬人助萬企活動等在內的10項實事,31條具體任務。

對于已經進入和準備站到專精特新行列的中小企業來說,目前國家支持政策的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抓住這個難得機遇,趁勢發展刻不容緩。對于企業來說,一定要認真學習文件本身,充分認識國家政策的出發點和意義所在,切實了解宏觀層面的政策取向,把握支持舉措的具體要求,上下同心共力,將支持政策落實到位。同時,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挖掘自身潛力和發揮內生活力方面,瞄準市場需求,加大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力度,深耕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園地,在抗擊風險挑戰的過程中取得新發展。

問: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可以為各類市場主體賦能,您覺得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數字經濟領域的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應把握的趨勢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當前,數字化日益成為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數字領域中小企業由于具有創新基因,在專精特新的道路上能夠更快成長。發展中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堅持戰略取向。數字領域中小企業要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步伐,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二是加快基礎建設。數字領域中小企業要把握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機會,積極參與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和城市治理。注意平臺服務型與制造型的中小企業深度合作,加強數據、產品和內容等的資源整合共享,擴大在線教育、協同辦公、互聯網醫療、在線文旅等在線服務覆蓋面,提升企業數字化服務能力。

三是擴展應用場景。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積極融入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企業業務和設備上云,建設智慧生產線、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數字經濟。

四是突出工作重點。始終把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強中小企業數字資源權益保護,助推中小企業上云用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智能化產品、服務的優化和價值拓展,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推動數據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創新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增強核心競爭力。

問:目前對于大多數以“專精特新”為目標的中小企業來說,未來五年要將產業數字化作為開啟數字經濟新一輪增長的主攻方向。您覺得這些以“專精特新”為目標的中小企業該如何加快數字化轉型?

答:進入新世紀以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十四五”期間乃至今后一個時期,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也是廣大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眾所周知,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專篇形式部署“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提出了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和數字生態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戰略任務。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縱觀眾多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十四五”數字化建設方面,專精特新企業已經走在了其他中小企業的前面,通過全面加快數字化轉型,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占領未來競爭和發展的制高點。

對于以專精特新為目標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十四五期間力求達到的數字化建設目標應該包括:

一是全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智能化升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著力推進智能制造,促進企業生產過程柔性化及系統服務集成化,建設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實現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精細管理和智能決策,發展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二是全力搭建數字化平臺。引導大企業和互聯網技術服務商利用已有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資源和能力共享平臺,通過觀摩、體驗、試用等多種形式為中小企業開放和提供數字化應用場景,在重點領域實現設備共享、產能對接、生產協同,促進中小企業深度融入大型企業的供應鏈、創新鏈,打造產業鏈共同體。推動網絡化協同,支持中小企業加快傳統制造設備上云和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滿足中小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云化服務需求。

三是全力夯實數字化基礎。引導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工業園區等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特點,積極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推動中小企業運用數字化手段,結成跨企業協同網絡,獲得規模經濟與成本優勢,增強抗風險能力。支持產業集群搭建“虛擬”產業平臺,分階段分步驟推進資源要素數字化、產業數據共享化、創新服務集約化、集群治理協同化。

問:就目前已發布獲評的榜單而言,您認為這些“專精特新”企業的產業結構分布是怎樣的,這些表現說明了什么;對朝“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的中小企業您有哪些建議?

答:至2021年末,工信部已經分三次公布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計4762家公司。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九成集中在制造業領域,超八成企業主導產品在所在省份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排名首位,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22%的企業主導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已成為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以及提升制造業整體素質的重要發力點。行業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國家重點推進的“補短板、補鏈”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設備、航空航天裝備、農機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等;產品多數屬于核心基礎零件與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類別;還有一些則是制約我國工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中的芯片、觸覺傳感器等。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行業分布讓人一目了然,國家更多關注的制造業領域,特別是高端制造業領域是“小巨人”企業主要關注的方向。致力于進入專精特新領域的中小企業,要更多關注國家政策的取向。今年,工信部將把落實《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作為重點,繼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進一步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強化服務和支持,引導推動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小企業要牢牢把握“深耕專一領域、提升創新能力、提升市場占有率”這三個著力點,爭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隊伍中的“小巨人”。面對各種挑戰,尤其要重視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我。只要中小企業堅持長期主義的理念,努力把業務做精做專,成為百年長青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可以達到的目標。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